處於現今天涯咫尺、多元文化交互衝擊影響的社會中,人口背景變得愈益多樣複雜,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流也是更加頻繁密切,越來越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紛紛參與主流社會的活動;再加上科技的突飛猛進,拉進了人與人、國與國的交通距離,彼此往來迅速頻繁,相互的依存關係也就越來越密切。因此,教育方向如何配合多元文化社會之發展而調整?教育內容如何結合地球村的概念而增添新的內涵?便成為當前教育改革所不可忽略的重要課題。
有關國際瞭解之議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民92)在課程理念即明確揭櫫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應該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其基本內涵第四點也提到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涵蓋文化與生態)。其課程目標第七項也要求引導學生致力達成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十大基本能力亦明列「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為第六大基本能力,並期待我們的學生認識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了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
過去,學校課程較忽略培養學生「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的能力,僅將將文化的學習與國際的理解界定為國民小學「社會」科或國民中學「歷史」科的教學目標之一,以為在教材中加入相關內容,讓學生記憶背誦並且通過測驗,就達到了所謂的教學目標。有鑑於此,九年一貫新課程極力強調培養能帶著走、可以活用的「能力」,使得「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被定位為基本能力的一種,而不只是停留在某一學科知識層面的內容而已。因此,「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基本能力的培養,也就擴展成為跨學科領域的教學使命(教育部,民92)。
衡諸九年一貫課程自實施以來,有關鄉土與國際意識之培養,其鄉土意識隨著母語教學的落實,已漸漸獲得成效,然而國際瞭解這一部份,或因師資、或因教材之配套較為不足,與鄉土意識的漸次提升相比較下顯得較為薄弱。本縣位於國都之門,為因應全球化浪潮,幫助本縣兒童與世界接軌,擴展他們的胸襟與視野,推動「國際瞭解」教育實有必要性與急迫性。
基於本課程的推動主要以國民小學低年為主,為使課程名稱易於使低年級兒童接受,所以「國際瞭解」教育,擬以「認識世界」課程之名稱使用,期待教師能教得有樂趣,學生能學得有興趣。
又據教育部規定:國民小英語課程自小三起實施。本課程擬以英語教學融入其中,讓本縣低年級兒童提前接觸英語,培養英語之興趣,於升上三年級後順利銜接英語課程,同時提升其世界觀、國際觀,兩者兼顧,將嘉惠本縣所有學童。
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