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302606人     歡迎來到縣教育局電子報系統......

使用者登入

帳號
密碼

 
4_c.gif我要註冊

 

12_c.gif最新消息

12_c.gif校園訊息道相報

 文教報導

12_c.gif校園深入報導

12_c.gif教育政策與趨勢

12_c.gif當期議題

 作家專欄

12_c.gif學習與科技專欄

12_c.gif教育新詞彙編

12_c.gif桃園采風

12_c.gif華德福教育

12_c.gif親子專欄

 讀者投稿

12_c.gif教學百寶箱

12_c.gif校園影像

12_c.gif教育隨想

 進修天地

12_c.gif進修天地

12_c.gif認識世界

 文章搜尋

 

 

11_c.gif首頁>教育隨想

教育隨想

習以為常VS喜以為嘗    

習以為常VS喜以為嘗

隨著考試方式或內容的改變、基本學力測驗也有別於過去聯考計分方式,老師的教學應跳脫過去的舊框架,才能使老師所進行的教學活動更符應社會需求。老師對舊有的觀念要有更新的準備、願意接受新知並身體力行,才能免於在多變的教育場境中傷痕累累,滿腹牢騷。
王淑俐(民97)認為成功的教學法則:(1)發揮最大的想像力及演技,協助學生喜歡自己、喜歡學習。(2)建立師生情誼,使學生因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課程。(3)教學活動應動靜交替,使自己成為「教娛家」。(4)不要傷心及灰心,立即著手解決問題。(5)好的服裝與特質,吸引學生親近老師。(6)具備成功者的特質。(7)好的品格才是最佳專業倫理的表現。我覺得一個常被鼓舞的人,也容易鼓舞別人,除了得到助人的快樂,更累積了自信的能量,除了專門知識以外,現代老師必修的學分—鼓勵學生、說理能力,儼然成為優質老師的衡量指標。過去,學生獲得知識的管道十分狹隘,老師傳道的技巧不會受到嚴重考驗,教師的地位當然較不受威脅。反觀,現在的老師要辯才無礙,才能使學生信服,進而領導學生,創造高學習效率。與其感慨風華不再,不如修練自己,這也許正是政府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美意,透過教學檔案的建立、班級經營的精進、教學觀察的反省、同儕視導的建議,使老師練就一身好功夫。
有一天,一踏入教室,準備上數學課,同學就以叛逆、不信任的口吻,大聲嚷嚷:為什麼要繳那麼多錢(學雜費)?學校賺錢?我收起趕課的心境,也拋開「我不是導師、學生是誤會學校又不是誤會我、我只是來教數學的」的想法,在那一剎那間,只想糾正學生似是而非的觀念,試想學生如果懷疑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相信教導他們的老師?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帶同學看每一繳費的項目,他們也才了解那大部分的錢,都「十足」用在自己身上,至於其他些許零星費用之於學校大筆的開銷,簡直是微乎其微,從學生眼神中,看到他們自覺無知的難為情,也藉機融入數學教學—比例觀念。想想,如果把教學定義的很狹隘,學生就少學人生重要的一課,老師也就少一次成功的教學經驗。
在聆聽專家演講中,記得幾則故事,激勵著我要落實「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第一則:在美國,有一個父不詳的黑人小孩,跟著打零工的單親媽媽生活,國小五年級那年,母親因換新工作—到有錢人家幫忙打掃,看到書房裡,父子有禮貌的談話畫面,使單親母親想到每天自己疲於奔命的賺錢,回家後看見骯髒已睡著的兒子伴著未關機的電視,孩子的未來有什麼希望?於是,隔天,母親在孩子放學後,把兒子送往附近的圖書館,但那位黑人小孩覺得自己已落後太多,且在學校常常被欺負,自己怎有翻身的機會?所以,他還是溜回家。後來,母親就送他到離家很遠的圖書館,他開始接觸書本,漸漸地,他會答對老師的提問,同學對他改觀,他的學習歷程開始順利,最後,他考上醫學系,但他沒有當醫生,他選擇到許多黑人聚落,以自己的例子鼓舞黑人。第二則:一位台灣十分有名的教授,演講場合總是高朋滿座,他小時候,因口吃問題,常被同學取笑,國中時,遇到一位老師,協助他找醫生並建立自信,最後,他一輩子靠說話維生。
要落實教育的真意,需消耗老師許多的力氣,而成果又是難以立竿見影,因此,在教育現場裡,常感覺「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是大多數老師的口號,身體力行的老師實在很少,而使我十分擔憂。在研討會中,專家都會提醒老師要有教無類,老師也都寫了許多筆記,如獲珍寶,但遇到執行時,就可以看到「是該那麼做,但不要叫我做」的自私心態。每當學校運動會時,操場上好多許多選手,他們有的是運動專才,有的只有陪跑的份,但他們都全力以赴地練習,那樣的場景使我感動--有努力就有一絲成功的機會。在國中、小課程銜接會議中,國中老師拜託國小老師,國小高年級老師覺得中、低年級就沒有學好,家長也都不管……,如此一說,彷彿責任就消失了,好像都是前一階段沒有處理好,倒是沒有想到自己就是後一階段的前一段,當你指責別人的時候,正有另外一群人埋怨著你。如果,把學習看成是一段綿延不斷的歷程,學習是永遠不嫌遲的,老師實在不應隨便判斷學生是不具學習能力的,而斷送學生可以學會的機會。
老師應及時努力,看好自己的學生,開發學生的潛能。有要求,就可進步的可能。有考試,就要複習;遇比賽,就要訓練,學生因老師的重視而全力以赴,不論考試成績、比賽結果如何,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已得到許多無形資產—恆心、耐力、認真、挫折忍受力、自信……,這便是教育的附加價值,也是正式課程之外的潛在課程。
有人道: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一通電話。「習以為常」的舊思維常阻礙著進步,勇於改變,常帶來出其不意的結果。教育人員應努力充實自己、接受鼓舞、勤練功夫、勇於嘗試,老師的專門知識、人際溝通、情緒管理、應變能力等能力已同等重要。台灣企業家郭台銘(民97)認為組織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組織裡是不是關鍵人物,「VIP:very important person」,我倒覺得在學校環境裡可將之轉換為「VIP:very imporving person」,教育人員要勇於挑戰並追求進步。如果教學活動視為投資行為,教學成效就是產出報告,而其中並不只是正式課程(或智育成績),應是涵蓋廣義的課程內容,企業界的成本效益評估一樣適用於教育場境,檢驗教育成效是未來的趨勢。喚醒那一份固著!飽滿教育的熱誠,再加點執著的傻氣、迎戰的勇氣、必勝的志氣,將淺嚐教育路途上的甜果而樂此不疲。「喜以為嘗」也就取代了「習以為常」。

[文/陳雅玲 2008-03-14:15-30-49]

12_c.gif回上一頁

 

12_c.gif回首頁

12_c.gif我要註冊

12_c.gif我要訂閱

12_c.gif我要投稿

12_c.gif讀者投稿須知

12_c.gif前期電子報

 

 

系統設計/桃園國小資訊組  2005-08-01 版權所有/桃園縣政府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