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302524人     歡迎來到縣教育局電子報系統......

使用者登入

帳號
密碼

 
4_c.gif我要註冊

 

12_c.gif最新消息

12_c.gif校園訊息道相報

 文教報導

12_c.gif校園深入報導

12_c.gif教育政策與趨勢

12_c.gif當期議題

 作家專欄

12_c.gif學習與科技專欄

12_c.gif教育新詞彙編

12_c.gif桃園采風

12_c.gif華德福教育

12_c.gif親子專欄

 讀者投稿

12_c.gif教學百寶箱

12_c.gif校園影像

12_c.gif教育隨想

 進修天地

12_c.gif進修天地

12_c.gif認識世界

 文章搜尋

 

 

11_c.gif首頁>教育隨想

教育隨想

弱者不該是你永遠的名字-教育機會均等的省思    

弱者不該是你永遠的名字-教育機會均等的省思

弱勢族群孩童需要是什麼?一份同情、一份補助還是完善的無障礙空間?或者除了這些以外,是否還缺少些了什麼?漫畫家蔡志忠給了這個答案,另外一番的詮釋,那就是一定要相信任何弱勢兒童都有能力成功,而且是不依靠別人幫助的自我實現。

長期來,教育機會均等一直是全世界的普世價值,而且各國也積極於學校教育推展實踐,例如美國的教育券、及早開始計畫與補償教育,英國教育優先區、安穩起步計畫與教育行動區,甚至芬蘭也推展教育優先計畫;而台灣也不落於人後,先後實施了教育優先區、幼稚園教育卷、攜手計畫等,皆有不錯的實施績效;但是弱勢族群孩童改變了嗎?還是越來越弱勢,或者是步上了衝突學派所擔憂的文化複製的輪迴旋渦,永遠無法從弱勢中脫身!

上述的擔憂並非是無矢放箭,如果從各縣市國中小學童無力支付午餐費日漸增加,便可以看出筆者對此事的擔憂,讓我們回想三十多年前,當時台灣的經濟尚未起飛時,但是父母再窮困,一定也要讓孩子有口飯吃,為何在三十年後,竟然會出現這麼多學童無力支付午餐費?而目前大家對此事的看法,多偏向經濟衰退造成的;但是過多的福利救助會不會是造成此現象惡性循環的主因?尚有待大家的的思考,而這篇文章卻是要省思教育機會均等在實行前的基本假設,弱勢族群孩童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筆者試圖運用個人親身經歷的兩個故事來詮釋弱勢族群孩童的需求,首先是發生在我就讀桃園國中三年級時的一段往事,有天我意外看到一個小兒麻痺學弟吃力的撐著柺杖爬樓梯,熱心的我便攙扶他上樓,看著他費力的情形,讓我下定決心每天都要幫他上樓梯。第二天我做到我的決心又幫了他,但是太耗時間,經由對方的同意背他上樓,就這樣每天背他成了我日行一善快樂的泉源。但是一個月後,學弟不見了,忙於聯考的我只能猜測他轉學,也沒時間去求證;直到三個月後重逢,便急忙要背他上樓,一句話從他口中鏗鏘有力說出:「謝謝學長,我相信我可以自己爬上去」,一句解釋他失蹤原因的話語,卻也讓我見識到什麼是生命的勇者。另外是去年教導的學生,還記得上體育課的第一節,為了方便點名請全班蹲下,卻有個小女生站著,遲鈍的我猶豫了一下,才發覺她的雙腳支撐著鐵架,教書二十三年,第一次遇到身障生,當時真有點荒了手腳,急忙問她上體育課的情形,「老師,大家可以做,我也想試試看。」她給了我很大的信心,雖然大部分動作她都不能做,依舊充滿笑容和大家一起度過快樂的體育課。雖然這兩個只是我人生偶遇的貴客,卻激發我對教育機會均等不同的思惟。

弱勢兒童真的只需要物質上的幫忙嗎?在這個基礎上,學校和社會更應該賦予他們自信心,誠如「比馬龍效應」所強調的,孩子會隨著教師以及眾人對他的看法,產生自我應驗的行為反應;相對的,過多的幫忙會不會產生另一種變相的溺愛,導致一些弱勢孩童從小就依賴眾人的扶助,而忘卻自己也是生命中的一個勇者。

給它一條魚,幫助他一天;教會他釣魚,協助他一生,每個孩童都有著生命的潛能,不要因為他的弱勢而誤解他是無能的,還記得無手畫家梁恩典嗎?她改變弱勢的形象,也激勵所有弱勢人士奮發向上。期望這篇文章能喚起社會大眾與學校教育同仁,日後在面對弱勢兒童時,不僅需要給予物質的幫助,更要賦予這些孩童的自信心,相信他們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一定能讓自己發光,甚至到閃耀動人的新境界。

[文/趙念魯 2007-09-20:15-16-58]

12_c.gif回上一頁

 

12_c.gif回首頁

12_c.gif我要註冊

12_c.gif我要訂閱

12_c.gif我要投稿

12_c.gif讀者投稿須知

12_c.gif前期電子報

 

 

系統設計/桃園國小資訊組  2005-08-01 版權所有/桃園縣政府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