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302912人     歡迎來到縣教育局電子報系統......

使用者登入

帳號
密碼

 
4_c.gif我要註冊

 

12_c.gif最新消息

12_c.gif校園訊息道相報

 文教報導

12_c.gif校園深入報導

12_c.gif教育政策與趨勢

12_c.gif當期議題

 作家專欄

12_c.gif學習與科技專欄

12_c.gif教育新詞彙編

12_c.gif桃園采風

12_c.gif華德福教育

12_c.gif親子專欄

 讀者投稿

12_c.gif教學百寶箱

12_c.gif校園影像

12_c.gif教育隨想

 進修天地

12_c.gif進修天地

12_c.gif認識世界

 文章搜尋

 

 

11_c.gif首頁>學習與科技專欄

學習與科技專欄

找出關鍵,讓您的教學變的更有效:80/20法則的教育應用    

國立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師資培育中心        劉子鍵   副教授

 

最近有些期刊與雜誌(例如:康健雜誌)重提曾風行一時的概念—80/20法則(The 80/20 principle),來提醒終日奔波勞累的社會大眾應該善用少數的關鍵因素來發揮最大的生產效能,並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提升生活品質。事實上,只要妥善運用,80/20法則也可以幫助學校與老師們找出關鍵因素以有效的促進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80/20法則的起源與應用

80/20法則是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 Pareto)在 1897年提出的。帕列托發現十九世紀的英國社會裡,大部分的所得和財富會流入少部分人的手中,也就是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帕列托還陸續發現在不同時代與不同地域的社會中皆可發現此一不平衡的狀態。

 

之後,80/20法則雖然逐漸被應用到社會學研究、品質管理、以及資訊科技等領域上,但80/20法則的觀念至此仍未普及於一般大眾。直到英國企業策略顧問,理查•柯奇(Richard Koch),在1997年左右寫了一本暢銷書(The 80/20 Principle – The Secret of Achieving More with Less,中譯本由大塊文化出版,該書值得參閱)才將此一觀念散播至企業與個人生活當中。

 

& 80/20法則的內涵

80/20法則其實很簡單。該法則強調兩個變項(例如:原因和結果、資源與產出、努力與收穫等)之間常存在著不平衡的狀態。譬如,在某些事項中投入少數的資源(例:20%的資源)可造成重大的影響(例:80%的影響);而在另一些事項中投入多數資源(例:80%的資源)卻可能造成極少的影響(例:20%的影響)。

 

必須注意的是,80/20法則中的8020只是用以強調兩變項間的關係是不平衡的(表示不是50%50%),現實狀況中兩變項間的關係並非一定是80%20%。由於是兩個各自獨立的變項,因此兩個變項的百分比之總和也很可能並非是百分之一百(可能是65%25%或是99%20%)。另外,80/20法則中所稱變項間的不平衡關係是動態的,不同時間點上兩變項間的關係會有所不同。

 

& 80/20法則的貢獻

80/20法則的最大貢獻在於以實證的數據顛覆人類的迷思。人們常會認為原因與結果、資源與產出、或努力與報酬之間會呈現平衡狀態。例如,人們常相信「一分耕耘必會有一分收穫」。然而,80/20法則指出若將努力分成一百份,將收穫也分成一百份。極可能,少數有效的努力就可成就多數的收穫,而其他多數的努力卻只能造就少數的收穫。因此,80/20法則的用處之一是在提醒人們找出關鍵少數,也就是找出那導致多數結果或產出的因素,並給予相對更多的投入或資源。80/20法則的用處之二則在提醒人們要極力改善那些「效率不高」的努力。

 

 

 

&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投入與產出間的不平衡

80/20法則當然可以運用至教育領域,甚至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此一議題上。大家不妨想想下列事項是否發生在您的學校或是您的身上。

l       教學設備的採購。學校購買了許多數位教學軟體。但80%的教師多只集中使用20%的軟體;其餘20%的教師才會去應用剩下80%的軟體。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學校所採購的硬體上。

l       研習活動的安排。學校安排了一些有關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習活動。教師們80%的收穫是來自於20%的研習活動。而教師們其他20%的收穫才是來自於其他80%的研習活動。

l       教學設備的學習。教師在研習活動中學習如何應用新的硬體或軟體。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只需花費20%的時間就可學會80%的軟硬體功能(較簡易的功能);但教師必須花費其他80%的時間才能學會剩下20%的軟硬體功能(較複雜的功能)。

l       資訊科技的運用。在教室情境中運用新的軟硬體時,教師花費80%的時間在應用20%的軟硬體功能(最易使用的功能);而教師只花20%在應用其他80%的軟硬體功能(不易使用的功能)。

l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設計。教師用了80%的時間製作繁複的動畫教材,卻可能在教學上只收到20%的效益;但教師僅花20%的時間思考所製作數位教材的有效應用卻可能獲得80%的教學效益。

 

上面各項中的20%80%只是用以強調投入與產出之間的不平衡。您會發現在學校實際情境中,上述五項事務的投入與產出間的關係常常不是20%80%,而是更不平衡(例如:10%對95%)。其次,只要您發揮反思能力,您將會在學校或班級各種不同事務中的原因與結果、資源與產出、或努力與收穫間發現不平衡的現象。而這些事務的不平衡現象彼此又會相互糾結與影響,而串連出更大的不平衡。

 

& 80/20法則建議的行動

面對上述可能的不平衡現象,80/20法則可以用來提醒學校或教師在考量如何促進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應採取下列行動。

(一)     謹記投入與產出之間常常是不平衡的。學校在做決策(例如:採購軟硬體、舉辦研討會)時必須破除迷思,先擬定幾項方案並妥善評估可能的結果,而後才進行決策。決策時,謹慎思考如何利用有限且寶貴的精力和資源產生最佳的結果。

(二)     找出關鍵的少數與可供改進的多數。在學校擬定短、中、長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計畫時,應分析與瞭解學校之前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投入與產出」或「努力與收穫」間的不平衡狀態。找出可發揮最大效能的關鍵少數以及可供改進的多數,並分析二者的特質。在新計畫中,嘗試將資源與投入做重新的分配(例如:在關鍵少數上給予更多的資源或投入)。

(三)     追求簡單與避免複雜。一旦學校或教師找到促進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關鍵因素,應集中投入更多資源與努力。此時,自然而然能(1)簡化老師們的業務與工作;(2)讓老師們專注於少數可促進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關鍵因素上。如此,可增進老師的教學效能與成就感。例如:目前大多數的老師最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方式是採用單槍投影配合簡報或媒體播放,然而許多教師並不熟悉有效的使用策略,使效果大打折扣。此時,學校與其舉辦研討會指導老師操作日後不會常用的先進軟體,不如將此時間與資源拿來舉辦有關運用電子簡報上課之策略的研習活動。

(四)     考量時間與背景因素。促進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成效的關鍵少數在不同組織或不同時期中會有所不同。學校組織必須經常檢視與反思,而不墨守成規。

 

& 實施80/20法則時應注意事項

最後,80/20法則雖然具有簡單易懂、可忠實反應現實狀況、且可以提醒吾人應謹慎的將資源投入最有效能的關鍵少數等優點。然而,教育情境有別於其他領域,當學校與教師在落實80/20法則時,應明確瞭解自身的職責並且有所為有所不為,才不會遭致反效果。例如:教師們或許會發現其實只需要利用20%的精力就可以讓班上80%的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但需要投入80%的精力才可讓其他20%能力較差的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此時,80/20法則並非是用來支持與佐證教師可以不顧這20%能力較差的學生而將更多的精力與資源轉投入班上80%的學生。畢竟將所有學生帶上來是教師的職責。相對的,此時80/20法則是在提醒教師更應該找出關鍵的教學策略,將精力與時間投入,以有效的提升全班的教學效果。

 

盼望學校與教師皆能善用80/20法則,找出工作與生活上的關鍵少數而後積極投入,讓教學變的更有效。

[文/國立中央大學 劉子鍵 2005-11-29:07-02-24]

12_c.gif回上一頁

 

12_c.gif回首頁

12_c.gif我要註冊

12_c.gif我要訂閱

12_c.gif我要投稿

12_c.gif讀者投稿須知

12_c.gif前期電子報

 

 

系統設計/桃園國小資訊組  2005-08-01 版權所有/桃園縣政府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