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第九期候用校長歐洲參訪所見所聞所思
壹、夢想起飛
旅遊就像湯裡的香料,讓生活多了滋味。這次的
歐洲之行、對我而言意義非凡,一腳踏的是夢寐以求的
校長之路;另一腳踏的是從小到大,心中憧憬的文化之
旅。因此每到一所學校,莫不繃緊神經,釋放所有的能
量,希望能抓住視覺聽覺上的分分秒秒,一覽學校全貌。
也因為如此,許多細微的神經被牽動了,不時有著
第一次的驚喜,及無數次耀目的驚豔發現,就像海頓的
「驚愕交響曲」,時而優雅如歌,時而勁爆似雷,樂曲中
充滿明快、歡樂的情緒。以下試著將這些牽動神經的細線,一一記錄下來,
當做是教育生命中,省思與成長的悠悠樂章。
貳、知、行、思的循環辯證
一、荷蘭所見所聞
參觀學校: Geert Groote School and
Veurs Lyceum Nieuws
「一般的華德福學校無校長,荷蘭政府認為需要,故設 立校長制度。」
「校長帶老師,就像老師帶班級學生一樣,需要去關心、協助、傾聽,了解其家庭及生活。」
「我的任務是協調許多老師的想法,意見整合後,寫成書面拿給老師看,若老師不認同,則親自到教室去深談,直到老師點頭為止。」
「校長要監督老師,教學計畫是否完成,以控制教育品質。」
~~ 摘錄參訪筆記-Geert Groote School校長簡介 ~~
校長室的牆上掛著老師孩子的照片,
櫃子上放滿卷宗及統計資料,校長
親切的招待我們,並清晰的介紹學
校概況,不時還要處理校務,看著
他忙碌的身影,愉悅的面容,打從
心裡佩服。
二、自我省思-
(一)校長是學校的過客?
我們的校長任期三至四年,到一所新學校,才剛熟悉環境就要道別離,又如何能建立自己的團隊,建立學校的認同?難怪被老師認為是過客,甚至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候鳥短暫過境,無長留久居之打算。
看到荷蘭學校的校長如此用心與投入,不禁陷入沉思,教育要區分場域與對象嗎?如果沒有區分,老師是學校的主人,校長也是啊!
(二)校長與老師交心
常聽說「帶人要帶心」,荷蘭學校的校長非常關心老師,花許多時間在老師身上:每月一次吃披薩,平日噓寒問暖,假日和老師一起划船、逛博物館,時時陪老師讀書,並安排時間有系統的和老師談…….如此一來不但建立彼此互信,也建立了學校的認同。
我們的校長整天忙著行政績效、忙著爭取經費、忙著打好人際關係、忙著辦理各類活動,哪有時間與老師交心?
三、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學校因學生而存在
Geert Groote School 從古老到到現在,學校能因應多元社會的變遷 而做了一些改變,與過去不同的是:更積極協助個別需求學生,如情緒障礙學生,專業老師運用音樂治療來舒緩情緒,協助他們正常發展。重視語言學習,IEP由特別老師負責,以身心靈均衡發展為目標,如果是較嚴重的個案則送特殊學校。
(二)良師絕不會是「看書教書」而是「看人教書」
Geert Groote School 的老師採個別差異的教學,在科任老師上課時,導師協助少數學習需要的學生,沒有空堂,也沒有改作業時間,而在老師的團體進修中,也會個別拋出教學或學生問題,共同研討解決。
「以學生為中心的老師」是 Veurs Lyceum Nieuws 的特色之ㄧ,教師採用新式教學法,和學生共同擬定八週的學習計畫,並個別協助擬定相關計畫,由師生共同完成的教學計畫,若教師請假沒來,學生仍可以按進度自主學習。荷蘭老師的薪水比公司上班的員工還要低,甚至比一般工人低,但老師仍能尊重自己的行業,配合學校理念認真教學。
(三)與國際接軌的課程
Veurs 學苑在ICT在資訊通訊科技是屬於領先的學校,透過ICT與國際化等課程,使學生成為一個現代的歐洲公民。
學校建構無線網路,學生可以在幾個節點上使用筆記型電腦,在開放中心有視聽會議室,可以和外國的夥伴學校進行視訊會議。透過網路所建立的合作夥伴包括瑞典,芬蘭,蘇格蘭,法國,德國,等十二個國家。
國際化課程採逐步進行方式,首先是和歐盟的合作學校,以電子郵件聯繫,成為學習上的合作夥伴;其次是交換學生,在一個家庭中住一週,直接熟悉文化和習慣。接著與夥伴學校進行交流計劃,將國際化納入現有的課程,進行專案問題的設計與解決。
上圖為Veurs開放自主學習的電腦教室
參、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
一、德國所見所聞
參觀學校:Koblenz Diesterweg Foederschule、
PPS Frankfurt
「你是新轉入的同學,這張學習單對你來說是太難了,你能寫成這樣,真是太棒了!」
「小朋友,這個地方請再看清楚一點,是這樣,不是那樣的哦!」
「學習單完成的同學請安靜走道櫃子那裡,再去拿一張來寫。」
「你們兩人請停止爭吵,一起回座位去想一想。」
~~ 摘錄參訪筆記Koblenz Diesterweg Foederschule
年輕的女老師在輕柔的音樂中進行課程,其中有一位剛轉入的學生,不會寫學習單,老師俯身安慰她、
鼓勵她。這節課程分三階段進行,每個
階段約15分鐘,教學方式有教師講解、
有學生活動、有師生共同玩遊戲等多元
變化。老師非常重視上課規矩,不時在
座位間巡視,除了個別關心指導外,也不斷提示學生要專注上課。
「我們是特殊教育中心學校,這八位小霸王是在其他學校無法適應的學生,經鑑定機構鑑定通過後,推薦至本校就讀。」
「剛轉入的八位學生,需個別輔導,目前未安置到教室上課,有指定老師特別協助他們適應學校」
「這一節體育課(足球)由學生自訂規則,自行上課,老師只是在一旁督導,完全不干預,只有爭吵時過去看看」
~~ 摘錄參訪筆記Koblenz Diesterweg Foederschule
與體育課老師對話~~
這所學校非常重視運動課程,認為體育活動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由孩子自訂規則,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態度,讓孩子改變他們的行為,因為這些學生德文、數學都學不好,希望藉由體育課程建立學生的認同。他們也有一些競賽課程,目的是讓孩子學習如何和同學相處,如何去面對、去解決他們在原校跟別人發生衝突的狀況。運動會也是要自己去組織和計畫的,這樣學生可以去做他們想要做的活動。
二、自我省思-我們能做到嗎?
(一)不傷害、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當零體罰入法後,台灣老師皆慨歎「夫子難為」,有些老師表面上不打不罵,但對待學生的態度及言行舉止,卻無形中傷害學生而不自知,難道老師們褪去權威的外衣,拿掉手中的教鞭,就無法有效教學與班級管理了嗎?
反觀荷蘭的老師長得高大,卻低下身來對學生輕聲細語;德國的老師重視班級紀律,嚴格要求學生上課的專注力,並能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不同的指導用語,對新來的、弱勢的學生尤其尊重,深怕傷害其稚幼心靈。他們能,我們為何不能?
(二)找回並留住迷失的羔羊
「零體罰」固然重要,「零中輟」更為可貴!中輟生大都來自經濟弱勢家庭或學業成績低落,常徘徊在學校與街頭,很容易沉淪;但好不容易找回來,又被學校和同學排擠,甚至無法升級,在校外混混的口哨聲中,又離開學校了,我們的學校一直上演同樣戲碼。
Koblenz Diesterweg Foederschule 融合學校,尊重並接納所有學生,協助學生建立「集體認同」,透過「每個老師都必須認識所有的學生」、「體育活動」「問題解決課程」「輔導活動」……,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接受的。學校不強迫學生做任何的事,並給學生很多的發展空間,學生可以透過「學生議會」跟學校協商事情,雖然這會花許多時間,但是老師認為是「值得的」。特殊學生要用特殊教法,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我們能做到嗎?
三、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認為社會能力比讀書重要
Koblenz Diesterweg Foederschule 非常重視社會能力,認為社會能力比讀書重要,因此設定學校目標為「社會能力的傳遞」。透過自主性的學生社群,建立學校的民主文化,如學生議會、學生糾察隊、急救隊、學長制、合作社經營等。在課程方面有跨文化交流課程、生態課程等,透過活動設計
成為對社會、對自然有助益的人。個人最佩服的是讓低年級特教生和低一級的普通生共同上體育課,學習如何相處和學習合作;另外安排高年級學生「社會服務」課程,透過各類服務活動,學會付出、學會做事、學習長大,為踏入社會的各行各業預做準備。
圖片為種樹週
課程,已進行14年,不是只種樹苗,還包括保護、
採收及製作相關產品。
(二)依個別需求設計課程與教學
PPS Frankfurt 的教師是課程主人,基於社會的改變、時代
的不同,始終服膺「我們要改變什麼,而非遵循什麼」。混齡編班的課程安排,對老師是一大挑戰,每學期一次的「方案學習週」活動,週由班級規劃,一週由學校規劃,在方案週活動中,師生有很大的空間可做課程設計,例如滑雪週、藝術洲等,深獲學生的期待和喜歡。
學生愈小愈適合混齡學習,愈大學科分科愈細,一個學科不
足以涵蓋個別學習的需求,因此「數學」課時,算術一起上,代數、幾何分組上,「語文」課時,作文分組上,課程設計依學生實際個別學習需求來考量,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
(三)抓住任何學習的契機
一進入Koblenz Diesterweg Foederschule 即看到一面中
華民國國旗,學校介紹本週為「中國週」,學生吃中國菜。在為我們做簡報時,現場有學生代表參加,負責回答我們的提問,在校長室,不斷有學生拿著作品進來,讓校長及客人欣賞…….這些行動都讓人傻眼,非常佩服學校為了孩子,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
在PPS Frankfurt有四種基本學習形式:對話、慶典儀式、
工作、遊戲。透過「對話」讓教學活動與家庭生活結合;透過「慶典 儀式」活動,學習溝通、互助、合作等技巧,非常符合社會生活面貌。而方案學習週既是「工作」,也是「遊戲」,更是最佳的教學設計。隨著既定課程,不需額外增加師生負擔,只要抓住任何可學習的時刻,生活上的點滴都是一種學習。
肆、歐洲參訪的啟思
春暖花開的季節夢想實現了,驚喜的敲開歐洲之門,來一趟浪漫之旅,如歌慢板敵不過參訪學校帶來的強大震撼,驚愕連連!
一、形式vs實質
形式指的是外表,實質指的是內涵或精神。一般來說形式與內
涵同樣重要,但它的平衡點在哪兒?很難拿捏。看到歐洲學校沒有宏偉的校門,也沒有富麗堂皇的校舍,但老師有愛心、有專業;學生有紀律、有禮貌,學校品質有評鑑把關,似乎是實質重於形式。
在閱讀教育的推動上,並沒有一大堆的計畫或政策,只有老師領讀、導讀、甚至是固定的說故事,每天落實的進行,久而久之,成效就出來了。學生喜歡上圖書館,只因老師設計閱讀作業,鼓勵學生到圖書館,查資料,多麼簡單又平實的閱讀指導啊!
教育沒有公式,公式違背教育本質,
教育需要時間。
在歐洲學生沒有補習,放學後是快樂時光,在台灣考試壓垮了學生的身心靈,更嚴重的是考不好要接受處罰,處罰形式上一律公平對待,表面上看起來是為學生好,實質上呢?
只有一種形式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禮節」。經由外在的規範,強迫學生做好社會生活的準備,培養負責和尊重的態度,而「儀式」是最好的訓練方式。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拿掉許多傳統儀式,如升降旗、上下課敬禮、禮貌儀式等,因此品格教育推動起來倍感吃力。
二、自由vs紀律
班哈德.畢博:「唯有出於愛的紀律,才能使孩子獲得真正的自由。」
走在街上,歐洲人開車嚴守紀律;等在博物館,小孩規規矩矩排隊;守在教室裡,學生專注地上課,紀律從何而來?歐洲的教育方式不是既開放又自由嗎?參觀了德國學校之後,發現老師擔負著極重
要的任務,原來老師嚴格要求遵守班規是為了要孩子在自主前先學會 服從,強迫是為了使其做好準備。對學生而言,老師要說到做到、正直、誠實,成為學生的典範。原來教育是需要勇氣的,「紀律必須使於他人的決定,終於自我的決定」,一昧的討好只會一路淪喪下去。
我終於找到我們推動品格教育,績效不佳的原因了。
華德福教育精神:「心悅誠服的服從權威」
尼采:「人寧可服從,也不要爭取無自主思想的獨立」
只有愛是不夠的,孩子需要權威,教育允許權威,但不允許濫用權威。權威能給他們方向感、模範及高遠目標。因此,一個好老師要態度莊嚴,流露自信,不能容忍學生的無禮,這不正是師範體系培育出來的好老師嗎?
伍、油桐花已開-代結語
有什麼樣的心情,
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有什麼樣的眼光,
就會有什麼樣的風景。
藍天偕白雲,碧草伴黃昏;
木屐隨風車,起司偎麵包;
黌宮聞鐘聲,童顏映花紅。
歐洲參訪雖已告一段落,夜深人靜時,細細回想起來,每一幕景色、每一 場對話、每一句讚歎、每一個音符,都層層壓縮到內心透不過氣來的感動!彷彿遙遠的德國孩童仍拉著你的手,又彷彿那親切和藹的中學校長侃侃而談,一字一句敲擊著你的心扉,久久無法入眠………….
五月的清晨,走在綴滿白雪般花朵的
綠色山徑,置身於隨風飄落的桐花間,宛如
4月7日在白雪紛飛的法蘭克福。看著油桐
花在盛開的狀況下脫離枝芽,用最美的姿態,
換來這一刻的驚嘆!不禁心潮澎湃,但願自
己能媲美油桐花,經過了儲訓的焠鍊、歐洲
參訪的洗禮,心靈充實、意志高昂的狀態下,
離開母校,為新的教育旅程,畫下生命的驚
嘆號!
陸、附錄(參訪學校簡介)
一、Geert Groote School第二華德福學校
1.接受荷蘭政府補助的華德福學校
2.班級數:15
學生數:300
教師數:30
幼稚園2班
二、Veurs Lyceum Nieuws綜合中學
1. 是阿姆斯特丹一所多樣的的綜合學校。
2.學生數:800
教師數:65
行政職員:15
主管:5
三、Koblenz Diesterweg Foederschule融合學校
1.德國聯邦政府針對弱勢家庭及孩子設立,
招收家庭功能不彰及社會行為乖離的學生。
2.學生數:175
教師數:50
社工、秘書、工友:各1
四、PPS Frankfurt 彼得彼得生學校
1.位於德國法蘭克福是一所綜合制中學
2.混齡編班
3.自由與開放學校
4.學生數:800
[文/鄧秀蓁 2008-05-21:22-4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