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階段是屬於義務教育時期,年輕而欲展翅飛翔的生命,理當在國中的校園中揮灑著屬於青春的色彩,但在校園中卻每每有著「等無人」的窘境,究竟這些年輕而稚嫩的孩子,為什麼選擇暫時停止學業呢?筆者是就從以下四點因素來探討中輟的成因。
一、個人因素
1. 缺乏學習動機,學校經驗的失敗
國中階段的學科,讓這階段的孩子缺乏學習的動力,身心劇變,偏重理論的學科知識,如同一本本有字天書,難以啃食;加上國中階段的課程較國小加深加廣,在課業成績未達期望下,對課業產生了低成就,進而產生排斥。
2. 反社會行為
國中的青春期,內在身心的衝突,荷爾蒙的作祟,有些孩子開始較能獨立思考,甚至挑戰權威,面對事情的角度會以自我為中心,內心的價值與外在的價值起了衝突。
3. 逃避退縮
學校經驗無法滿足孩子的成就,造成課業甚至於人際關係上的低成就,有些天性內在而畏縮的孩子就選擇逃避,躲藏在自己築好的象牙塔中。
4. 未婚懷孕
因對性的好奇或遇人不淑,導致提早嘗禁果,在沒有足夠的性知識或保護措施下,孕育出另一個小生命,在家人或個人考量下,只有墮胎或中輟兩條途徑,但不管何者,對少女本身已產生了傷害,在害怕別人眼光下,休學、轉學進而中輟成了避風港。
二、家庭因素
1. 父母期望高
當父母的期望與子女的成就成為反比時,孩子的挫折感油然而生,如果此際沒有一個抒發的管道,孩子將會以激烈的手段來表達出內心的壓力與壓抑的情緒。
2. 疏於管教,家庭功能不彰
單親、社經地位低或忙於工作的父母,往往因為忙於賺錢,而忽略到陪伴孩子成長,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在家庭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安慰下,去尋找另一個能夠得到安全感與愛的團體,此時亦受到社會或同儕的影響,此際也易結交到不良的朋友進而受其不當影響,逃離家庭與學校的羈絆。
3. 隔代教養
父母離異或失和,丟下孩子給祖父母撫養,年邁的祖父母無力管教青春期的孩子,或採取溺愛的方式任其予取予求,食髓知味的青少年自然不把祖父母放在眼裡,也因此偏離正軌的機率增加。
4.經濟困難
少部分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等因素,須兼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小小年紀必須承擔一個成年人的壓力,此際會選擇工作來負擔起一肩的責任,為一家或自己謀得溫飽。
三、學校因素
1. 師生互動不良,學校以成績為評鑑準則
國中階段教師若只崇尚權威會易與孩子產生摩擦與嫌隙,進而引發孩子的反感。另外國中階段,由於升學主義的作祟下,學校易以成績為評鑑孩子的主要標準,這樣的標準不但讓這些低學習動機與低成就的孩子得不到成就感,也相對的無法對學校產生認同感,進而離校出走。
2. 對學校生活不感興趣
對學校安排的課程或活動興趣缺缺,在課程進行中若不是無精打采就是破壞課程進行的流暢,引起教師或其他同學的不滿,進而也對學校產生了排斥。
四、社會因素
1. 媒體的宣導--社會失序的不良示範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典範人物的缺乏,社會失序的現狀愈加嚴重,加上媒體的大力放送,導致青少年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對價值的認知產生偏頗,也對學校教育失去了信心與向心力,外頭社會的炫麗與紅燈綠酒成了他們流連的場所。
2. 結交不良朋友
期待同儕的認同的青少年,一旦在學校無法得到滿足,又遭受到外頭不良分子的吸收,進而參加其中,成為失途的一員,而一旦因結交不良朋友而迷失的學生,除非跟外頭朋友完全斷了聯繫,不然就算找回也很難保證不再重蹈中輟一途。
*結語
中輟並非單一層面的因素可以單觀的,雖然歷年來中輟生尋回的比例提高,但如何預防中輟生的產生以及巡迴之後的輔導措施,是比中輟數據更值得讓人關切的議題,畢竟,找回一個孩子不難,但要如何抽絲剝繭,解決孩子內在的價值問題才是真正的關鍵。
[文/陳淑娟 2008-04-1:0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