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哲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班
糖廠,是台灣現代化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產物,無論在日治時期還是光復後,糖業在台灣近代經濟發展史中,有其獨特而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台灣教育逐漸本土化,台灣地理、台灣史、鄉土語等內容在各學科中比例增加,但是有關於糖廠的介紹,著實少之又省。本文將從地理學的角度,運用地理學門中的各種概念,來說明糖廠的鄉土地理教學該如何教,如何使地理學科生活化。
教學歩驟一 由甘蔗的生長條件推敲其分布空間
糖廠的原料為甘蔗,甘蔗適合於平原栽種、喜高溫、成熟期少雨的環境。若從地形角度,台灣的平原地形約有嘉南平原、屏東平原、花東縱谷平原、蘭陽平原等。另方面,從氣候的觀點,北回歸線將台灣分為熱帶與副熱帶氣候,而從降雨季節分布來看,台灣南部地區因為冬季處於東北季風背風坡,故夏雨冬乾。因此,綜合地形與氣候來說,台灣甘蔗種植的空間分布主要為嘉南、屏東平原等地,即台灣西南部。
教學步驟二 失重率與區位
在經濟地理中,區位係指工廠設址於利潤最高之處稱之,如勞力區位、動力區位,原料區位等。失重率係指原料過成成品過程中所喪失的重量比率。糖廠的原料為甘蔗,甘蔗製成蔗糖的過程中失重率高,故工廠須近原料地,以節省商品分配費,乃原料區位,也因如此台灣西南部多糖廠。
教學步驟三 糖鐵的交通地理
昔日糖廠收購甘蔗原料主要透過糖業鐵道運輸,由於軌距只有一般鐵道軌距的一半,俗稱「五分仔車」。而這個運輸網路,以糖廠為中心(主要節點)透過糖鐵(連線)向各甘蔗產區(次要節點)收購原料。節點和連線所成系統稱為網絡,其範圍即糖廠的原料「集貨圈」。
教學步驟四 糖廠社區的聚落地理
日治時期糖廠皆有員工社區相臨,蒜頭糖廠社區的興起主要為「地點」因素(依附糖廠),其聚落分布型態為「集村」,居民主要為糖廠員工,屬「農工業聚落」。此外,社區建築「地景」特色為日式平房及光復後紅磚樓房,深受統治文化影響。
[文/廖哲強 2008-03-21:22-3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