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導學生閱讀每日一文,其中有一篇出自漢朝劉向說苑「愚公谷」,故事內容頗有令人深思之處,對照今日的教育現況,更加發人深省。
故事內容簡述如下:
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外出打獵,在山谷裡遇見一個老人。齊桓公問老人說:這是什麼山谷?老人回答:這裡叫『愚公谷』。齊桓公又問:為什麼叫愚公谷呢?老人回答:這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因為我曾經養一頭母牛,母牛生下小牛。小牛長大後,我牽去市場賣,賣了之後又買了一匹小馬。一個年輕人對我說:你明明養的是牛,牛不會生馬,你這馬是哪來的?於是強行把馬牽走了!後來大家知道了,就叫我愚公,把我住的山谷叫做『愚公谷』。齊桓公聽了說:你的確很愚蠢,怎麼會讓馬給別人牽走呢?齊桓公回朝之後把這件事告訴相國管仲,管重聽了表情嚴肅,向齊桓公請罪說:國家發生這種事,是我的過錯啊!假如是在堯帝的時候,皋陶掌管刑獄,哪會發生搶馬的事?即使有這種狀況,老人也會找官府申冤。而老人擔心官府不公正,所以遇到巧取豪奪的人,也不敢爭辯,看來,這不是老人愚蠢的問題,而是社會治安不好的問題,請讓我好好整頓一番吧!
從這個故事中,有幾個值得深思之處:
一、在教學中,常會遇到學生沒有學習動機,不想學習、功課也不寫,遲到、髒亂,甚至口出惡言,欺負同學、、、。像這樣的學生問題,以普遍教育現場來看,大部分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因為家長不管不在乎,或者過於溺愛放縱,所以老師也很難有所作為!再者,學生本身素質差,無法適應一般教學,老師也沒有時間個別教學,只好讓學生『自求多福』。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即便是事實,也只能那樣嗎?
二、在班級中,總有幾個害羞內向的學生,遇到了困難不敢說,被欺負了也不敢講,漸漸的,淪為角落的孤獨兒,被同學嘲笑捉弄,人際關係越來越狹隘,個性也跟著封閉,甚至成為霸凌的對象。
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和家長要如何幫助他建立自信與人際關係呢?
三、古時候管仲有職權可以整頓紀律,現代老師的權責在哪裡?尤其是2007年一月通過了『零體罰』條款,許多老師對於處理學生問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深怕一不小心誤觸「地雷」,讓自己淪為『被告』或『賠款』的悽慘下場,處理學生的問題只能『點到為止』,不想得罪家長,惹禍上身,祈求不要出事就好!
老師和家長的關係,不應該是對立抗衡的兩端,這樣的教育困境,應該有更好的解套吧!
相信有許多默默耕耘的老師,把學生的問題當做是對自己教學的磨練,願意扛下教育的重擔,和家長、學生共同努力,找出最理想的解決辦法,絕不輕易放棄學生,因為教育是良心事業,也是一份神聖的志業。所以,不必爭辯教育孩子是誰該負的責任,不和家長互踢教育責任的皮球,向管仲看齊,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因為自己是專業的教師,有能力為孩子在人生的出口點亮一盞明燈。也許多年之後,孩子不會記得誰燒了圓明園,誰趕走荷蘭人,但是,他一定會記得哪個老師對他影響最深,是他一輩子的貴人!
在班上的弱勢孩子,其實更需要老師的關懷與注意,因為他們通常不善於表達,要求也不多,因此容易被老師和同儕忽略,甚至是同學耶揄嘲弄的對象,就如同故事中的『愚公』。這類型的孩子,習慣於逆來順受,不會向老師告狀,使得一些同學得寸進尺,造成他們心靈上的傷害!其實,這樣的傷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老師多留心,多給孩子機會,發現孩子的亮點,給予正面肯定,讓同學接納他們,一起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框架,建立自信;再者利用同儕的力量,讓他們互相學習,建立友誼。雖然社會少子化現象,造成許多孩子比較自我中心,功利主義,但是人性本善,加上教育的力量,愛心的催化,必定可以感動兩種不同類型的孩子,造就自信熱忱與善良溫馨的光明面。
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衝突與對立,始於誤解與不解。平常老師不習慣和家長聯絡,家長也不好意思問東問西;老師怕家長告,家長怕老師給小孩『做記號』,就這樣,溝通橋樑沒做好,樑子就越結越大,弄到後來,家長不管小孩,小孩不甩老師,老師不理家長,親師生三者都受其害!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善用家長的人力資源,不但可以擴展學生的學習範圍,充實學生多元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和家長建立教育伙伴關係,讓家長成為老師強力的後盾,親師生更可以在互相學習中成長。很多老師可能擔心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會造成班級經營的阻力,或是不想欠家長人情而和家長保持距離,這種被動消極的態度,雖然不至於影響教學,但是單打獨鬥的的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現代教育精神。要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整頓班級風氣,『處罰』絕對不是教師的尚方寶劍,從『心』出發,運用系統思考方式,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家長的支持與協助,相信教育是可以創造奇蹟的!
管仲之所以能揚名天下,為後人歌功頌德,除了他思想博大宏富,有政治的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位瞭解他、支持他,肯推薦他的知己—鮑叔牙,管仲才有機會發揮長才,為國家、百姓貢獻自己的能力。老師在教育崗位上,也是需要長官、同事和家長的支持與鼓勵,讓自己在挫折中,不斷的燃起為教育、為學生奉獻的動力。尤其是家長的力量,是一股強大的作用與反作用力,老師要順利經營班級,應該試著借力使力,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和家長一起為教育而努力,親師生共創美好的未來!
[文/石文雀 2008-03-21:19-5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