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閱讀相關研究指出,閱讀係學習的基礎。兒童除可藉由閱讀吸取知識、促進學習與成長外,並可透過閱讀獲得興趣與豐富生活。尤其,幼兒的閱讀,更有助於腦力開發及語言發展,並可啟發想像力、增進創造力。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推動有效的閱讀策略;在家庭生活中,藉由閱讀增進親子互動;在社會環境中,營造豐富的閱讀文化、進而提升國民人文素養,實為全民所應重視的課題。
學童認真閱讀繪本
我國的閱讀教育政策,在89年時,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大力推動為期3年的「全國兒童閱讀計畫」,充實各校圖書設備,營造閱讀環境。接著,教育部為消弭城鄉落差,針對文化資源不利地區,加強投入閱讀資源,規劃為期4年(94年至97年)的「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計畫」,整合公部門、志工人力及物力資源,投入偏遠地區兒童閱讀推廣的行列;從政府部門跨部會的整合規劃、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推動督導、偏遠學校加強營造閱讀環境、志工團體引進各項閱讀資源巡迴校園及辦理志工培訓等計畫內容的實施,期能加強培養偏遠地區兒童的閱讀習慣和語文思考的能力。
緊接著96年又提出「教育部提升國民中小學閱讀計畫」,預計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3億8,738萬元,依據精進閱讀教學、調整增加閱讀時間、充實國中小圖書設備、鼓勵學校及幼兒園推動家庭閱讀等策略,期望能透過此計畫,有效培養學生樂在閱讀的習慣,且學校能把閱讀推動視為核心價值,家長能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閱讀。
熱烈參與閱讀後的討論
另外本縣從93年起,推動「深耕書田追求卓越」專案計畫,以建構優質閱讀環境,倡導學生閱讀運動,提高學生閱書風氣,達成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目標。
目前則全力推動「創意閱讀;擁『報』桃花園---讀報教育計畫」,規劃推動讀報教育三年計畫,期能與之前的閱讀計畫銜接,提升校園閱讀風氣。因為報紙所具有多面向的資訊,能夠彌補教科書的不足;各類新聞時事,可提供學生思辨探究,培養公民素養。是故,本縣藉由推動「讀報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NIE),將報紙帶進學校教學現場,協助教師運用報紙成為教材,提升學生閱讀力、思辨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媒體及公民素養。再者為提升學生學生閱讀興趣、習慣及能力,鼓勵學生讀報,特與國內推動讀報教育著有成效之國語日報社等合作,結合本縣讀報教育實驗學校---壽山國小,共同推動桃園縣讀報教育。
其次3至8歲是奠定自主閱讀能力的關鍵期,在此時期能否養成兒童具備閱讀能力將決定其日後學習成效之高低。有鑑於此,自96年度起,教育局與社會局及文化局共同推行3至8歲兒童閱讀教育,期望全面落實閱讀教育向下紮根工作。
本縣未來將推動「讓學習成為一種喜閱」的新教育學習計畫,希望未來學生的教育之路,不只是e化或網路電腦學習,反倒應該將整個學習過程著眼在『喜閱』兩個字,讓孩子從小就以喜悅的心情來閱讀與學習。
結合藝術與人文的閱讀教學
總結上述政策推展的結果,96年底,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全球PISA(國際學生評量計畫)的結果,台灣15歲學生在首次參加的全球標準化測驗中,閱讀拿到第16名的成果。而以小學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的PIRLS(國際閱讀素養研究),95年台灣學生在全部45個參加地區及國家中,排名第22名。從此份成績看來,僅能說差強人意。
另分析天下雜誌及相關研究,中小學現況為:
1.親子共處花了24﹪在看電視,22﹪在指導功課,只有7.6﹪
在看課外書。
2.有34.2﹪的家長完全不陪同子女使用公共圖書館,36.1﹪是
偶爾陪同,只有15.1﹪經常陪同孩子去公共圖書館。
3.家長覺得孩子的學校重視閱讀的為46.5﹪。
4.學校所在縣市政府重視閱讀的程度:非常重視佔29.8﹪;重視佔63.5﹪。
5.焦點三百學校的學生閱讀能力是否有進步:15.6﹪表示有明顯進步,有82.1﹪表示有一些進步。
就以上分析來看,未來政府規劃閱讀教育應注意以下幾點:
1.閱讀推廣能與學校課程相結合;2.利用課外時間做延伸,以彌補課堂時間的不足;3.教師教學專業能成為推動重心;4.建立閱讀與寫作結合的風氣;5.繼續全面充實國中小圖書及圖書設備;6.鼓勵推廣「書香家庭」。
結合數學領域進行閱讀教學
如果快樂是一種天賦的權利,那就不能被放棄,值得努力去爭取;如果閱讀是一種自然的本能,那就不能被漠視,值得勤加珍惜。期盼教育當局能繼續加強及推動閱讀教育,形塑一個喜愛閱讀的社會,養成人們主動學習的習慣,增進閱讀能力,以提高個人的創造力,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閱讀後心得寫作
[文/蘇世奇 2008-02-29:20-4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