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稚園這個年紀的小孩最喜歡問為什麼,中國人的父母常常會直接給答案,但是答案常常不能讓小孩信服,所以小孩還是會偷偷地去試看看,最後被父母發現時,被痛罵一頓後父母還會補上一句:不是早就跟你說了嘛!但父母、老師的經驗不等同於小孩的經驗,也無法輕易地內化到孩子的腦內成為自己的經驗,所謂具體運思就是眼所見、心所受。
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外乎:興趣、試驗、合作,因為有興趣所以想嘗試,嘗試中因為會失敗,所以需要一再試驗,試驗會有瓶頸,所以需要合作找支援突破難關,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環環相扣,所以發展出社會模式,教室正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而一個個的活動正是工作上不同的挑戰的縮影。
如果可以讓孩子自己親身去體驗,老師多鼓勵他們動手做,孩子不但可以從中建構出屬於他們的思維模式,還能建立自我成就。
所謂教學相長,將學習的主導權握在老師自己的手上並不能讓孩子有深刻的體驗,這就像丟球一樣,你丟多少力氣、哪個方向,球就會回應你多少力氣跟回彈方向,但只有丟球的人知道箇中滋味,所以重點是,你得先鬆手把球交出去,讓更多人體驗丟球的感覺,然後就會有不同的球路出現可延伸討論。
有的用手剝小米殼 有的用杵臼去小米殼
就像筆者在與孩子討論如何把小米去殼成為可食用的狀態時,有的人說用竹子,有的堅持用手剝即可,也有想要用杵臼試驗的,筆者沒有直接下結論,只是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要的試驗方式,孩子最終還是可以經由實驗與觀察中獲得結論,而且畢生難忘。
支持孩子去試試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對孩子而言,書籍的理論是高不可攀的原則,實際操作才是孩子會銘記在心的內涵。
[文/陳淑妙 2008-02-1:21-5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