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對大陸小學生口語發表能力的觀察、探究與省思 潛龍國小校長林淑芬
一、【96.10上海閘北區中山北路小學數學課教學場景一隅】 教師在【克、千克】單元,向小三學生提問:小朋友有關克你知道什麼?媽媽到超市買於這條於多重誰會讀(power point呈現)?你發現克、千克的關係了嗎?誰有解決的方法?……,這堂課的收穫?。 學生反應:每個問題都有九成以上學生舉手,個個踴躍欲試。所有發表者均能條理分明、口齒清晰、速度得宜、音量適當,讓師生及嘉賓都聽得很清楚。
二、【96.10上海實驗小學拓展型講座課程教學場景一隅】 教師在【花的世界】單元,向學生提問:小朋友你知道花的什麼? 學生反應:個個就事前蒐集的資料侃侃報告,其中有個學生問老師可以讀自己寫的一篇有關花的文章嗎?在教師允諾下,他朗誦《菊花》作品約兩分鐘(200字左右),聲調抑揚頓挫、字正腔圓、情真意切,令人印象深刻。
三、【95.10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太原場景一隅】(教學觀摩競賽影片) 教師在【村居】單元,向小五學生提問:在課文圖片中發現什麼?在哪裡看出小孩的個性? 學生反應:個個踴躍發言,每個發表者就圖片中的景色、人物表情、動作等,一個接續一個描述,每人平均發表五、六句話以上。
四、【92.7台北市國教輔導團團員在上海國語課程教學後訪談場景一隅】(教學影片) 教師教學成員包含一半上海五年級學生,一半北京五年級學生。教學後記者隨機訪問上海、北京各一位學生:「台灣來的老師教得好不好?這堂課你有什麼收穫?」 上海學生:「我很喜歡這堂課,台灣老師面帶微笑、很親切,上課時結合課文內容播放小提琴音樂,讓我們覺很享受,原來音樂是可以和文學結合的,提升了文學欣賞意境,我覺得很有趣。上了這一課,使我知道台北不只是錢淹腳目的地方,而是一個有文化的城市,我喜歡台北。」 北京學生發著翹舌音慷慨激昂、比手畫腳的說:「我有以下五個心得:首先,老師服裝儀容整齊端莊,我們也穿著制服,表示我們相互尊重。其次,台灣老師面帶微笑,上她的課讓人如沐春風,不像我們這兒的老師上課嚴肅,使人如坐針氈。第三,老師播放音樂,使音樂結合文學,提升了文學欣賞的美,我覺得很享受。第四,透過老師的介紹,使我重新認識台北,原來台北不只是錢淹腳目的地方,而是一個有文化的城市。最後,我要說的是『我愛上台北了』,記者小姐我很榮幸接受你的採訪,你一定要在台灣電視台播出這一段,『我愛上台北了』,謝謝!」
五、【兩岸對照,你發現了什麼?】 你的發現和我一樣嗎?對岸不論小三或小五的學生,喜歡發言、踴躍表達,說起話來大都能言善道、層次分明,更重要的是他們說的不是一「句」話,而是一「段」話。 曾經,我在電視上看見記者訪問我們的小朋友:「你覺得今天的活動怎麼樣?」,孩子面對鏡頭大都靦腆的說:「很好玩」、「很有趣」,後面搶鏡頭的一堆孩子則高舉雙手喊「喔!YA!」,你熟悉這個畫面嗎?我們的孩子說的甚至不是一「句」話,而只是「一個詞」。一樣隨機訪談,差別多大? 教學二十載的經驗,我國教育現場的真相是:面對教師提問,愈低年級愈勇於舉手發表,高年級只剩寥寥數人,是我們的老師不懂發問技巧?還是不懂對學生發表後的回饋技巧?我們看不到侃侃而談的發表,縱有發表者,也大多回應一句話,甚至還有些詞不達意。
六、【探究大陸口語教學策略】 探究中國大陸第八次(2001年)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香港課程發展議會《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大陸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任務為「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口頭語言,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其策略如下: 一、 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和提高學生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由讀正確到讀流利到讀出語氣;從初步感受到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語言,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二、 確定說話的內容、表達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 三、 說話重視組織結構,有條理地說話,扣住中心地談話。 四、 強調口語表達,包含:正確發音、吐字清晰、適當的語氣(陳述、感嘆、疑問、祈使)、抑揚頓挫聲調變化來表情達意;說話快慢、停連、長短、音量適當。 五、 以「樂於表達、勇於表達、適當應對」為主軸,培養孩子說話興趣、自信態度與良好習慣。 探究大陸的口語教學策略後,再對照他們小學生的表現,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感受到教師的教學的確呼應改革,有不錯的教學成效。
七、【我們的說話教學可以怎麼做?】 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說話能力指標,明確規範小學生要能發音正確,口齒清晰,依照文意,概略讀出聲音的節奏;要能用詞正確,語意清晰,內容具體,主題明確,有條理有系統的說話;和他人交換意見時,能口述見聞,或當眾做簡要演說;說話時能保持適當的速度與音量。 我看不到我們的教學成效,像前述大陸孩子一樣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表現。我想,我們的說話教學至少可以有以下兩個向度的改變與嘗試:
一、課文閱讀教學: (一) 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首先要能聲情並茂的範讀課文,其次是指導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詞、句、段;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讀出文章的情感。並指導學生放聲、個別自由閱讀(不是齊讀,也非默讀)。 (二) 善用列舉、表列、比較、替代、想像、討論等策略,引導學生發現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起因、發展、結果等脈絡,落實學生口語發表課文大意、主旨。 二、獨立說話教學: 教師應該把握事事是說話素材,時時是說話教學的機會。讓孩子以人、事、時、地、物為思考主軸,把握「首先、其次、最後」三個原則,說三點以上的內容。例如學校舉行運動會,就人物方面,至少也可以分出貴賓、家長、師三個層面發表; 就事件方面,先談開幕典禮的盛況,再談各班競賽情形,最後談閉幕整理活動;就場地來說,分享校門、穿堂、操場、教室、活動中心等三處不同以往的佈置……。更可以綜合上述三項的發表,那就更精采了。
八、【全球中文熱,我們的競爭力有多少?】 中國的快速興起、經濟市場開放及國家競爭力轉強,帶動中文成為世界強勢語言。學中文的人愈來愈多,激盪出一波全球性的學習潮。目前估計全球已有八十五個國家,將近三千萬人學習中文。 放眼亞洲,以經濟嗅覺敏銳著稱的日本、韓國,在政府全力相挺下,學中文成為了一項全民運動。根據2001年日本一項調查,59%的大學生深感有必要學習中文;而到了2002年,報考日本中國語檢定考試的人數較前一年成長了20%。東南亞國家中,以往排華最烈的印尼,最近開辦漢語水平考試(HSK);壓制華文教育最力的馬來西亞也於1990年代初期解禁,泰國更將中文列為第一外語,將在2008年將中文列為中、小學必修課程,公主詩琳通,也以行動證明中文的重要性,赴北京大學留學。 歐美各國大專院校,也陸續跟進設立中文相關科系。英國把中文列入主流教育課程,美國2400所大學開設中文選修課,德國由於福斯汽車在中國大量投資,引發德國對中國大陸高度興趣,大專院校不但紛紛設立東亞系,甚至將漢學獨立建系,以擴大對中國的研究。 中文熱,如野火燎原般向四周蔓延。以中文為第一語言的我們,競爭力有多少?兩岸為了爭中文主導權,各施手段,大陸方面在世界各國開辦百來所的「孔子學院」,推廣漢語教學及中國文化;而台灣教育部門也積極發展華語教學課程,以繁體字的優勢招攬國外學生。其實,不論戰況如何,語文教學除了重視文化的價值性、文學的審美性之外,口語發表能力,亦是教育不容忽視的一環。
[文/潛龍國小校長林淑芬 2007-11-28:11-5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