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台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光環,投入基層國小教育的馬筱筠老師,總是懷抱著對學生永不輕言放棄熱情,讓孩童在屬於他們的成長歲月中,漸次領略生命的酸甜苦辣,親近其豐富多姿的童年。
對馬筱筠來說,引導學生由閱讀去分享生活經驗是很重要的,她也以獨特的教學節奏,引領孩子由閱讀中欣賞生命的真實,潛移默化的品格教育模式也使其一舉榮獲96年度桃園縣特殊優良教師。
■ 在行為當下做出情境引導
「善的路不好走,老師更應該引領學生朝未來去探索。」馬老師語重心長的表示。鑑於桃園縣這幾年推動品格教育優先的政策目標,教師對於孩童品格發展多有無力感產生,馬筱筠初任教時即大力推廣孩童認知心理的建構,讓學生透過分享、探索生命真偽,體會為什麼要為他人著想,以及我們究竟可以替別人提供什麼服務?在九年一貫課程尚未實施前,國小每週有一節品格課程—「生活與倫理」,課程中透過故事分享、情境導引,學童在研討中慢慢清楚所謂「中心德目」,以及如何實踐的具體方式。
在當時馬筱筠老師所運用的便是閱讀生命教育繪本,讓孩子涵泳在品格運動的情境中,用他們幼小心靈去瞭解世間的善惡是非。她教導的學生,個個都很有思考力,「我不習慣一個太悶的班級,那會讓我充滿無力感。」因此,在馬老師班上,就出現了品格學習單、話劇演出及朋友樹之類的教學方式,孩童在他的班上均能發揮屬於孩子的心靈視野,也許他們不是最安靜守規的代表,但可以很肯定的說是最知道為何要長大的一群小孩。
兒童繪本戲劇演出 演技大車拼
「只有在行為當下做出情境引導,小學生才能在品格啟蒙中尋找屬於他們的生命鑰匙。」她可以容忍孩子情緒上的衝突、宣洩,但更強調孩子必須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透過繪本或真情文章的分享,她的學生由躁動難安慢慢平心靜氣,由竊竊私語轉為主動發表,在課程中沒有說教,而是讓孩子以他們分組討論的答案,來告訴同學什麼是對的,以及不良行為究竟是錯在哪裡?
一次又一次,馬老師的課堂響起分享的掌聲,多齣由孩童編導演出的成語劇、繪本故事再現、童話故事,充盈孩童的心靈,在延伸閱讀的戲劇表現中,用他們的語言告知同學所認識的世界。而品格教育的一些中心思維,也漸次化為學子能理解的智慧糖果及價值元素,欣然接受原本硬梆梆的教條規範了。
成語故事情境演出 創意道具令人讚嘆
■ 演出後,更要有分享
每結束一回的演出,馬筱筠班上總要花上一些時間做價值統整,而這也是她對品格課程的堅持。以學習單為例,她細心剪下國語日報中對青少年價值而寫的專欄文章,吳淡如清淺圓熟的文筆讓孩子瞭解親子之間的迷惑,她除了費心設計學習單之外,更引導著他們去探討其中的「關鍵句」,讓孩童在閱讀中收到集思廣益的功效。在每一次的分享心情中,蘊藏著許多設計活動之初未能見到的寶藏,「孩子比我想像中更為成熟,他們會很貼心的導引出一些有趣的思維,算是教學相長吧!」
每個孩子都有一本閱讀存摺伴著童年長大
在她的心中一直認為啟蒙良知是勝過學科學習的,就像在研究所時面對植物學的實驗空間,不同的操縱變因往往帶著不同的結果,而結果本身往往能創造新的現象。在最適宜教學氣氛中,讓孩子習於面對自己,不管是光明或陰暗面,只有不迴避才有辦法改變行為缺陷。品格教育實施過程中,難免有人會畏卻退縮,甚至出現排斥現象,「我認為要教會他們真正勇敢是面對自己,而不是盲目的顧面子。
日本動畫介紹 少年小說閱讀引導
「讓他們有再一次學習修正的機會,才能落實品格反省的習慣,那正向認知才能在他們心中自然生成。」學生需要沈澱自己的情緒,讓繪本與品格文章的養分有內化的時間,誠實表達屬於自己的心思,即使價值不成熟,那也無所謂。因此,馬老師班上帶完一個活動之後,就會進入生活實踐的階段,她選擇讓孩童有犯錯機會,因為沒有人是一開始就懂得什麼是好的行為。給學生成長的時間,他們的成長幅度往往大過你的預設值。
■ 朋友樹的啟示
馬老師的品格教學設計中,有一種朋友樹的活動,在綜合活動課本中,曾以「愛的麵包」呈現過。活動大抵以全班為對象統一施作,讓每個人想告訴朋友的話語呈現給朋友知道,剎時間有的人友誼枝幹開滿繁盛的葉片,就像炎夏的濃蔭;人際關係不佳者,巴望同學的關愛眼神,無奈友誼枝幹上總是零星幾片,像極了冬寒時分的光景。此時,除了表揚某些「最佳人緣獎」得主外,更期望透過分享讓生長不佳的友誼枝幹有再生的機會,讓這些孩子在渴望友誼之際,瞭解哪些方式可以讓友情自然增長。
「孩子的失落難免,但他要學會生命的真實,也藉此告訴他透過分享與友善,才能讓童年更快樂。」透過朋友樹活動,多數小朋友從別人眼中看到自己的形象,藉著一段時間的努力,慢慢找回不再光禿的理由。生命成長的奧妙不也是如此嗎?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長路徑,讓閱讀親近品格德目,具體明確的生活實踐就不證自明了。
[文/林俊宏 2007-11-22:19-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