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生的少,父母親投入的關注自不在話下,百般呵護的結果可能影響了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誠如新竹教育大學初教系余作輝教授在一場演講中說到:「以前經濟不佳生活過得苦,孩子在家必須下田分擔家事,所以都巴不得到學校讀書;而現今在家裡過得比較舒適,有冷氣、電視、網路…,過的舒舒服服的,如果可以誰要到學校?」的確如此,在家裡有父母親照顧得好好地,連舊生都會有適應不良的情形,更何況是幼小的小朋友?儘管大部分小朋友有接受學前教育,但國小生活作息確實與以前大不相同,學習內容與方式都迥然不同,對他們勢必是個考驗!而從小都待在家裡未曾就學的學生?問題可能就更嚴重了。所以,適應新環境隊絕對是小朋友入學所面臨到的第一個挑戰,老師、家長應從新環境的人、事、物為焦點,協助他們去融入新的生活。
★新生入學對學校、對家長而言都是件慎重的大事。
家長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在求學的過程中透過與老師聯繫合作,交換彼此的教育理念,取得教育共識。就新生入學,家長可以在學生入學之前做到下列幾件事,提早培養孩子入學準備:
(一)熟悉校園環境:
這是每階段入學前一定得先做到的,利用開學前兩三週的週末假期,傍晚時分全家人到學校走一走、打打球,讓他們自然而然融入環境中,還不時耳語提醒「這是你三個星期後的學校喔!」在對話中嘗試找出孩子尚未做好準備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的輔導。
(二)培養生活基本自理能力:
小學階段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不能再如同幼稚園時凡事靠老師照料,入學之前一些生活自理基本能力,例如:上廁所大號、穿衣服、吃午餐、執筆…,都要即早訓練。自些能力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進度,間接地破壞人際互動關係
★家長關心學子,但隨著年級晉升好像參與的家長也越來越少了!
(三)準備入學文具用品 :
除了相關文具的購置以外,應該著重在他們使用那些文具的能力,鞋子「買鞋」是要繫鞋帶?還是自黏魔鬼氈?他會綁鞋帶了嗎?鉛筆、彩色筆著重功能性就好,不一定要買多頂級。重要的是開學後一兩個禮拜,看著孩子整理書包,盯者他將鉛筆盒、聯絡簿放入書包內,否則您就可能淪為疲於奔命的「直昇機父母」了!
(四)肯定孩子的表現:
對於孩子在學校的任何大小事都給予高度的肯定,讓學覺得學校是個值得待的地方。但是對於有些早上賴床、哭鬧不肯上學、在校頻頻打電話、裝病…,家長要加以了解原因給予解決,必要時進行合理的「契約式」承諾,「我們一定要上學,如果你可以○○○樣,我們就○○○樣!」例句:「不管怎樣我們一定要上學,但是如果你可以兩天不打電話給我,為了獎勵你的勇氣,我們這星期天可以去野餐!」獎賞真的是為了獎勵他的表現,而不是為了哄他喔!
(五)加強親師溝通:
家長都會掛心地將孩子的一切巨細靡遺的交代給老師,深怕有所遺漏。其實一下說那麼多老師也記不起來,不如在過程中透過連絡簿、電話、班親會、面談等方式,就當時情形交換居家、在校生活情形。有位新生哭鬧不敢打針,家長表示自行帶往外面診所施打,或許乍看下覺得家長寵愛,但事實上家長自身即因施打不慎造成下肢不便。這些都必須在溝通中交換彼此對教育的看法,才能增進管教的效果。
★辦理新生家長說明座談,溝通彼此教育理念與想法。
(六)家長的自我成長:
「不要拿過去的知識,教現在的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生活!」家長在對孩子有高度期許的同時,也應該充實自身的教養知識。進行教育書刊的閱讀,參與學校所舉辦的親職講座,都可以獲得教育的新觀念,讓你成為一位更稱職父母親。特別是現在的九年一貫課程著重基本能力的培養,有別於以往課程標準的教學方式,父母親也要與日俱進共同成長,才能成為學習的後盾。
★「不要拿過去的知識,教現在的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生活!」
建德國小戴鋒美老師提供「愛、信任與榜樣」給家長當行為準則:
「愛」─就可以包容他很多事情,在這段入學適應期間,但絕對
不是溺愛!
「信任」─放手讓他去嘗試、去做,可以延伸很多東西,他會學
的更多!
「榜樣」─父母親自己要以身作則,在學習態度、生活作息、給他一個最貼近的學習模範。
放心將學生交給老師,您會看到他的成長!
[文/呂學峰 2007-09-22:12-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