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蔣公行館」規畫為文化館
11月開館成為「大溪藝文之家」
●人文薈萃的大溪小鎮,原本普濟路上的蔣公行館,經過整修和 規畫成為「大溪藝文之家」,11 月 5 日配合桃園眷村文化節 將正式開館,安排一整天慶祝活動,未來全新規開幕的地方文 化館,會朝向觀光、休閒藝人方向經營,讓更多藝術家有多元 展演場所。
5 日開館活動有一家一戶玩藝術的藝術趕集,還有蔣公夫人宋 美齡紀錄片,力瑪樂團演唱、蔡興國與紅人米亞樂團演出、頑 石劇團演出和魔術表演等。
原本大溪公會堂,被稱為「大溪蔣公紀念館」,座落於大溪公 園與大溪武德殿之間,沿著大漢溪呈向西突出之台地地形,基 地形狀南北狹長,呈近半圓不規形狀,四週原本被圍牆所圍蔽 ,為獨立的園區,居高臨下,景緻尤佳,還可以眺望大漢溪和 北橫山巒之美。
園內林木豐富,4、5 公尺高的蔣公銅像,週邊環繞著 10 多 株南洋杉、龍柏、松樹和流蘇等上百株老樹,區內還有 3 棟 不同年代的建築和涼亭、公廁等,另有蔣公豐功偉績的銅雕裝 置藝術品陳列。
大溪公會堂建於日據時代,為日本皇仁皇太子來台「行啟」, 派所謂「御史差遣」即侍從官為太子分身,巡視休息場所,戰 後被畫為蔣介石總統行館,在公會堂另建新屋,作為居宿之用 ,也就是行館,蔣公去世後,1978 年改設為蔣公紀念館,開 放蔣公行館供民眾瞻仰。
重新開館的「大溪藝文之家」,館內空間,「大溪公會堂」是 一層樓長方形磚造建築物,室內 9 公尺寬、18 公尺長,約近 70 坪空間,前方留有走廊,新規畫作為藝文特展、提供藝文 資訊、導覽服務、大溪藝文資源展示演講、座談會、研習之用 ,還能與戶外表演空間相連。
南側的原木造平房在日據時代是公會堂的寢室與廚房等,1950 年代改建為磚造平房後作為蔣公的住所,約有 71.5 坪,室內 設有會客室、餐廳、廚房、臥室及書房等房間,每個房間都設 有大理石壁爐,有濃厚的洋味。
屋內區隔成 5、6 間,依動線會規畫成不同空能,會與國內藝 術家結盟,販售紀念品區,也有咖啡、茶飲的吧檯,蔣公夫人 的臥房會規畫成為室內餐廳,朝向精緻的特色主題餐為主,還 留有一間原本蔣公的書房,作為蔣公的文物展。
還有另棟原本是蔣公侍衛宿舍管理室,也規畫成為藝術工坊, 落地窗四面採光空間,約有近 20 坪大小,可以作為藝文、親 子創作場所,也會規畫駐館藝術家的創作工作室。
此外,露天空間也鋪設有遊客步行棧道,連接各館和志清亭, 由於居高臨下,眺望大漢溪的崁津橋、大溪橋,沿著邊坡都會 裝設有景觀圍欄,加強安全性,也都會規畫有露天咖啡座,享 受不同浪漫。
行館內每間房間都有 1 至 2 個壁爐,都是大理石材質製成, 都會透過裝置藝術方式,與不同空間規畫的空能相呼應,讓每 間室內都有整體空間美感。
公會堂後方(西北側)建於 1950 年代以後的附屬辦公室;園 區西北隅設有由納骨塔改建的公廁;以及公會堂前方號稱全台 第二高的蔣公銅像等 7 座建築構造物,落成時間不同,都成 為最佳的歷史見證。
座落於公會堂後方(西南側)臨大漢溪高崖上的六角涼亭「志 清亭」,亦為 1932 年落成的建築物,命名為「志清亭」係以 蔣介石總統幼時學名為依據。
建築體為鋼筋混凝土造,以洗石子裝修,有三角、圓形、方形 等幾何裝飾,同時期落成的涼亭應該有 4 座,另 3 座位於大 溪公園內,已被改造為中式涼亭而不復原貌,僅此亭仍維持原 風貌。
據說蔣公當年經常臥於涼亭內的躺椅上,眺望大漢溪風景。直 至 2001 年納莉颱風豪雨,造成山壁崩落、園道坍陷,涼亭結 構雖未受損,卻一度被視為危險建築物,而險遭拆除。
公會堂的園區不僅是大溪人的後花園,也是大溪重要的風景點 ,與大溪中正公園、大溪武德殿園區、和平老街連成一氣,是 大溪鎮的綠帶,具有觀光休憩和藝文等功能面向。
[文/成凱文 2005-11-1:06-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