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學校參加桃園縣推動低年級國際教育—「認識世界」課程研習,一開始主辦學校校長就侃侃而談,關於本縣國際教育推動的情形,以及各國小實施的狀況。校長提到了教導學生國際觀點的重要性,以及勢在必行的課程活動,並說明台灣在世界上的發展,似乎逐漸脫離了國際觀點。
校長談到國內媒體對於報導國際新聞的內容,少之又少,要不是簡單帶過,就是同一則新聞重複播放許久,這對於國人擴展國際視野的幫助相當有限,若是想多了解國際消息,似乎只能選擇國外新聞媒體了。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國人太過於強調本土意識,甚至是族群對立的問題,如果把焦點和注意力都集中在這部分,那麼勢必會侷限了自己的國際觀點,在這個資訊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國際交流愈趨密集,整個地球成為一個龐大的共同體,倘若我們還只是停留在強調本土化,那麼要達到國際化的水準,就更加困難了。
第二節講課的主任,談到她遊歷芬蘭的經驗,其中讓邱某印象最深刻的特點,就是芬蘭教科書的編排方式。該國家上課的時間沒有台灣長,放學回家也沒有作業,但是他們的國民所得幾乎是台灣的二倍之多,舉世聞名的Nokia手機和Linux系統也出自芬蘭,讓人不禁佩服一個位處寒帶、資源貧乏的北歐國家,還能具有這樣的高度成就。也許深入探討才能發覺彼此之間教育的不同,但是就教科書編排的方式來看,芬蘭的數學課本,把世界許多著名的地理、歷史常識,都排進教學課程裡頭,靈活的運用在數學題目,讓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也獲得了許多人文史地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之中,灌輸學生豐富的國際觀點,也達到高效率的多元學習;反觀台灣的教科書,把每一門科目都分得太仔細也太獨立了,無法將各種領域融合在一起,似乎缺乏創意及巧思。
參加這場研習,本人的感想是每個人都應該放寬心胸,去開展自己的視野,多方面充實閱歷,讓自己具備宏觀的看法;唯有教師本身具備國際觀點,才能夠教導學生如何去認識世界,不要僅把自己生活的環境當成是全世界,當我們踏出去才會曉得世界的偉大,也才能回頭反省自己的渺小,進而努力向上,絕不自滿。
少一些時間爭論微不足道的小事,多一些時間充實足以自豪的能力吧。
[文/邱聖哲 2007-08-23:11-5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