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關懷對高風險家庭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結構的蛻變,導致國民所得的不均,如此的社會現象印驗了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理論,也就是社會階層的貧富差距比昔日更加劇烈,其中的貧困家庭甚至誇張到毫無立錐之地;更麻煩的是,前幾年信用卡與現金卡使用的審核過於寬鬆,加上其高額的複利循環累計,使得貧困家庭不僅窮苦更加上信用破產及龐大債務,所以一些駭人聽聞的攜子自殺社會事件便層出不窮,上述的這種現象,再加上早期已存在的虐待兒童和家庭暴力,便會形成現今社會中最令大眾擔憂的「高風險家庭」。
當高風險家庭數量逐漸增加後,其對於社會的衝擊是不容小覷的,其中最可怕的是在媒體報導殘酷事實後,一些高風險家庭的悲劇卻常如骨牌般接二連三出現,而且還有日益攀升的趨勢。此時即使政府與民間投入再多的人力與物力,也未必能夠完全平撫事件所造成的傷痛,也就是說,與其在事後亡羊補牢,倒不如及早的預防和介入,才能完全避免這類家庭悲劇的再度發生。而預防和介入的工作實施,除了政府的社工和民間志工外,最有效的應該是與孩童每日接觸的學校及老師,如果學校全體師生皆能積極關切高風險家庭學童,充分發揮校園關懷的力量,自然能做到及早的預防和介入,使得此類高風險家庭悲劇降至最低,甚至漸趨於無形。
積極了解高風險家庭的各項表徵
既然了解校園關懷對於高風險家庭的重要性後,要如何做好對於高風險家庭的及早預防和介入,便是校園內全體師生急需要努力的方向。但是一般高風險家庭並不是容易被人們察覺的,尤其是傳統「家醜不能外揚」的想法,更使得這些家庭喪失對外求援的契機,如何運用學童的各項行為表徵來發現高風險家庭的存在,將是校園師生首先需要學習的技巧。
一般而言,身處於高風險家庭的學童到校學習時,概略會出現下述各種表徵:
一、 當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後,學童便無力繳付學校各項費用,甚至連早餐和午餐都無法正常食用。
二、 在學童身上會出現一些不明傷痕,或是奇怪的疼痛感覺,當教師深究其原因時,學生卻說不出所以然。
三、 學童在課堂學習時常會精神不濟,而且回家作業常常是書寫紊亂,甚至不繳交作業。
四、 學童與班級同學相處時,會習慣使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其與同學間的各項紛爭。
五、 家庭聯絡簿常無人簽名,當教師要聯絡學童父母時,卻常常找不到相關監護人。
六、 學生過度的轉學,而且家長要求導師對於聯絡方式極度保密時,可能是家長在外積欠大量債務。
七、 家長聯絡方式變更過於頻繁,且常常找不到人,有時甚至有不明人士到學校找學童溝通事情。
八、 班上學生反應某位學生家庭一些怪異的情形,或者該家庭社區會出現的一些奇怪現象。
綜合上述各項表徵,大致來說,可以用經濟改變、身體傷害、父母難尋這幾項為高風險家庭的主要表徵;但是隨著每個高風險家庭碰到問題的輕重會出現不同的學童行為表徵,這部分則有賴全體師生細心觀察體會,才能及早發現這類家庭的困難,以便及早來介入處理。
積極推展高風險家庭的校園關懷
當校園發現高風險家庭校後,不是將其通報給政府相關單位或民間團體,就算是大功告成,爾後對於此類高風險家庭的校園關懷工作更是學校師生要積極投入的工作。為了完整推展高風險家庭的校園關懷工作,學校應該針對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後教育各項工作做好計畫,在本於行政三聯制的精神,積極做好計畫、執行、考核各項工作,並運用組織的力量充分協助高風險家庭度過難關。
有關於高風險家庭校園關懷的細部工作,更應詳細分工讓全校師生熟悉作業方式,以便能以最迅速方式及早處理。其中最重要的是班級導師教學輔導工作的落實,諸如電話訪談、家庭訪視、學生個別晤談…等,加上重視班級同學對於一些異常情形的反應,以及班級個案擴大處理和追蹤輔導,這些合起來都可以有效發覺班級內高風險家庭的存在。另外再配合學校整體的認輔制度和家長會對於社區事件的反映,將可以使高風險家庭及早現形。如果教師需要完整的高風險家庭校園關懷作業方式可以參考桃園縣教育局輔導網路,其中便有極詳細的說明,可供各級教師於教育現場實際使用。
運用教學來有效預防高風險家庭
依據教育社會學相關理論,文化複製常會出現在社會階層中。也就是說今日各級學校落實高風險家庭校園關懷工作,確實能夠有效改善現今社會中的高風險家庭悲劇;但是這類高風險家庭的子女長大成人另組家庭後,會不會成為另一波高風險家庭?這疑慮值得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視的。
延續上面的疑慮,讓教育工作者對於整個高風險家庭校園關懷工作可以做出教學指導的延伸,使得此項校園關懷工作從通報預防層面向上提昇,而老師的教學可以依據現行的九年一貫課程精神自行設計一些有關理財技巧、家庭相處、家務指導、衛生保健、家暴預防…等教學,讓學童自小養成有效家庭經營的技巧,以避免他日高風險家庭悲劇再度重演。
高風險家庭校園關懷的後續努力
綜觀整個「高風險家庭」輔導工作是需要花費極多人力和資源投入的一項高度整合社會服務,而校園關懷嚴格來說應為此項社會工程的把關者,如同現行校園輔導工作中的三級預防,學校是擔任初級預防般,另外有關高風險家庭的服務工作中的醫療照顧、急難救助、職業訓練、家庭喘息活動、甚至是教育訓練的工作尋求,這些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及民間志工團體的投入,還有高風險家庭的經濟改善,也需要由學校轉介給政府相關部門以申請經濟扶助、急難救助、困苦失依兒童少年生活補助…等經濟補助,如此才能使高風險家庭受到最完善的處理與照顧。 總結一句話,「高風險家庭」的校園關懷是一項長期性且不間斷的工作,如何落實學校與社區的校園關懷,加上適時的通報處理,再結合眾多的社會人力與資源,才能徹底預防任何有關「高風險家庭」悲劇的一再發生。
[文/趙念魯 2007-07-3:09-1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