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記者陳淑妙 / 復興鄉採訪報導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段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名言,是每一位老師從小必背誦的記憶;但在偏遠的山上,有一群老師不只傳道、授業、解惑,更深入學生的內心,去了解學生的長處,進而帶領著他們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以及尋回自我認同。
此次的校園奧斯卡影展第一名落在義盛國小的「那魯恩達亞」,催生這部影片的推手蔡美怡老師輕描淡寫地說:這些都在課程中,我只是紀錄下來而已。
◎榮耀是大家辛苦得來的◎努力往前就能到達終點
影片的一開始,可以看到義盛的學生們從砍竹子、設計弓箭到動手射箭,甚至於親自設陷阱了解泰雅族人過往的山林生活,這都不是課本裡的畫面,是學生生活中真實的一幕幕,正符合了教育學家杜威所說的:「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
◎了解祖先的狩獵文化 ◎設陷阱捕捉獵物
當然在這兒也看到了家長支援教導學生製作泰雅族的傳統醃肉,一把鹽、一鍋冷飯加上生肉、生魚,拌勻靜置在與空氣隔絕的罐中,就成了泰雅族口中的「打馬麵」,味道有點鹹、有點嗆,卻很有泰雅味,更重要的是過程中包含了文化的傳承。
這部片子和著泰雅孩子天生的節奏感,敲擊的竹樂聲增添了影片的聽覺效果,自然而清脆,加上不時傳來孩子們吟唱的歌聲,為這部影展的冠軍加分不少。
◎竹子是弓也是樂器 ◎竹子裝飾的樂器有原味
在這個強調本土文化的今日,泰雅孩子在漢人的主流文化中努力地藉由課程中去尋找自己族群的特色,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可敬的是製作這部影片的老師是學生口中的「母幹」(平地人)老師,從平地人的身分去深入了解泰雅文化,再帶領學生接觸祖先的留下的傳統,這樣的精神,讓人感佩。
◎孩子演說泰雅傳說 ◎山林是孩子最終選擇
時序入冬,今年的第一道寒流已到來,雖然我們知道著名的小烏來風景區來的多半是被優美的瀑布吸引的短暫過客,但這裡有著守護泰雅傳統、深耕泰雅文化,把學校當家、把學生當家人的老師們,讓愛以溫暖、認同的方式傳遞在每一位學生的心中,就像一座燈塔,永遠閃亮地佇立在那裡,爲尋找自己文化的孩子點亮一盞心燈。
後記:感謝蔡美怡老師(影片:那魯恩達亞)、朱芳慶老師(影片:找一個真心)接受採訪,其中問到是怎樣的心情可以讓老師們持續去做這樣的影片記實,朱老師說:「班上的孩子課業也許沒有別人強,但至少對於表演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就以製作一部影片為主題,讓孩子體驗影片製作的編導、演出與技巧。」因為對孩子的了解,讓他們從另一種角度去學習,提高學習動機,所以成就了一部又一部值得掌聲喝采的校園奧斯卡。
註:觀賞「那魯恩達亞」請點http://163.30.46.5/oscar2006/detailv.asp?ID1=55
[文/陳淑妙 2006-11-29:00-3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