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陣子我和校長為了找跨國交流了學校還去了一趟香港,那時的我們還為了不知找哪一所學校交流而傷透腦筋,很多學校為了找國外交流的學校不知如何找起而卻步,但是我們真的非常希望爭取到與國外學校交流的機會,因為我們知道當老師走出自己熟悉的教學環境時,更多的衝擊會激盪出老師更多的創意,別人提供的經驗可以讓老師做更多教學的反思,最後受益的就是在學習中的孩子。
第一次的視訊會議既期待又興奮,這也是我們踏出國際交流的第一步,會議的時間是訂在下午,前一天我們就在測試相關器材,希望可以讓視訊會議順利進行。當螢幕上出現粉嶺公立學校的護林主任時是我們最興奮的一刻,其他一同參與的老師興奮之情更是難掩,在這一時刻我們這群參與會議的老師開始進入到一個與我們不同的世界。
香港與台灣的學制與升學方式並不相同,在香港要進入學校讀書是需要申請的,家長得帶著孩子到學校參與學校的面試,學校有權利決定是否要同意入學,當學校不同意時,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去其他學校申請,直到有學校要錄取為止。要不要孩子入學的選擇權在學校,因此當學校選擇了這群孩子就讀,學校就要負起辦學成敗之責任,當學校辦學績效佳時,香港的最高教育單位統籌局在明年度可以給予該校更多的招生名額,若是學校辦學績效不佳時,明年度的招生部分名額就會減少,學生人數一減少相對的超額老師的問題也會浮現,這一部份問題就交由學校自行解決。一聽到這裡我終於明白前陣子我上香港教育統籌局的網站時,有看到教育統籌局網頁有一個部分專門在幫老師寫推薦函,原來設立此網頁功能的目的在此。除此之外我們也聊到有關暑假備課的問題,護林主任給我們的回答更是另在場的老師大吃一驚,在香港老師幾乎沒什暑假,在暑假前一個月老師就開始在備課了,這跟台灣的老師的想法差距更大。在台灣我們通常希望備課的時間少一點放假的時間多一點,讓老師在暑假的時間中有足夠的休息,反觀香港的教學環境,因為競爭的壓力讓老師在教學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孩子身上,或許這真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台灣我們常常在談教師專業成長,每間學校都非常重視也安排了很多的相關進修活動,不過參與的老師並不如預期的熱絡,跟香港的研習大家搶著去有著天壤之別,真的是因為教學環境給予壓力的不同所導致不同的結果嗎?我想這點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發現本校的導師都聚精會神的聽著對方給予我們的回應,或許是因為真的彼此有許多的不同,導致護林主任給予我的的答案都出乎我們的預料之外,我在聽的過程中心裡漸漸的開始產生一股莫名的感動,感動的是在香港有一群人為了教育再努力奉獻,在上大也正有一群人努力的要踏出這一步,在七月中我們將帶領一群上大的老師跨海進行交流,我們希望可以將對方在教學推廣的經驗帶回國內與所有教育同仁一同分享,也希望這一次的交流活動能協助上大的教師專業成長往前邁進一大步。
[文/楊易霖 2006-05-29:09-1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