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螢蛙生態導覽
高原國小朱信維撰文攝影
大溪的自然環境
大溪鎮的地形,以南北貫穿本鎮的的大漢溪為分界,河東地區屬於低海拔的加里山脈山區及大漢溪河階台地,海拔由幾十公尺高的大漢溪河床,向東南呈階梯狀抬升到六百多公尺高的溪洲山脈;河西地區則屬於古石門溪改道、最後形成的桃園台地東側,海拔從幾十公尺到兩百公尺左右的高度。
大漢溪及其支流草嶺溪、湳仔溝溪及水流東溪等貫穿本鎮,自然環境以河東地區的溪洲山脈及石門水庫附近山區最好,而且大致涵蓋了台灣蛙類種類最豐富的低海拔地區,加上東北季風帶來的雨水使得全年都較濕潤,較少乾旱季節,使得自然生態多樣豐富。 帶狀的螢蛙自然生態區
這樣的氣候和環境條件相當適合螢火蟲和蛙類的生存,從河階台地最低層的月眉、下崁,到最高階台地的三層、慈湖,再到溪洲山脈兩側山區,都有螢火蟲和青蛙可以欣賞、觀察。尤其在溪洲山脈兩側、由西南向東北來看,從水庫附近、百吉國小、百吉林蔭步道、後慈湖到白石埤、白石山到美華金面山、永福山區、鴻禧山莊、新峰分校(已廢校)…,形成一條帶狀的自然生態區。
以螢火蟲來說,每年四∼六月的黑翅螢大發生期時,上百成千的細小身軀,點燃了等不及想報到的夏夜。還有陸續出現的大端黑螢、擬紋螢、黃緣螢、紅胸窗螢等成蟲,在許多地區,像是水庫環湖道路、苗圃、百吉國小、百吉林蔭步道、美華和永福山區等靠近溪流附近,都是賞螢好去處。到了六∼八月的夏、秋之際,山區產業道路兩旁到處都有山窗螢、橙螢幼蟲,常常可以看到體型碩大十公分上下的山窗營幼蟲弓起身軀,以「蚇蠖」(某種毛毛蟲)步形法,邁著看似急躁卻又緩慢的步伐,正要穿過道路到另一邊,準備化蛹或繼續長大。 山窗螢幼蟲大戰蝸牛
有時還有一幕精彩的武打劇可看,戲碼就是「山窗螢幼蟲大戰蝸牛」,準備在「五星級旅館」蝸牛殼住上幾天的山窗螢幼蟲,兼任蝸牛的家庭醫師,不時舉起一對有如牛魔王銳利牛角般的大顎,向蝸牛刺咬下去,如果蝸牛亂動,就用超黏的尾足把蝸牛固定住,讓他乖乖打針。只是這個醫師只會打兩種針:麻醉和消化針,就靠這兩種針,讓體型可能大過山窗螢幼蟲的蝸牛束手就擒,成為他未來幾餐的豐盛佳餚。另一種橙螢幼蟲,身體比較短、圓、胖,卻像電影「愛德華剪刀手」一樣,擅長用堅硬的大顎咬斷蚯蚓的身軀,在慢慢享用大餐。
看過這兩幕電影的人,可能很難把他們跟羽化蛻變後的山窗螢、橙螢成蟲連結起來。沒錯,他們在每年的九月左右就飛上了秋天的夜空舞台,在前胸背板開了兩扇可愛小窗,提著特亮的小燈籠,在熱鬧的夜空中搖曳生姿。到底他們是怎麼從十公分長的笨拙軀體,縮小、長出漂亮的雙翼,化身成地上星星的呢?大自然就是這麼奧秘吧! 珍貴的翡翠樹蛙
在蛙類方面,以筆者最常觀察紀錄的百吉地區,包括百吉國小附近、百吉林蔭步道等地,至少有二十種蛙類在此生活,其中包括百吉附近的台北樹蛙、虎皮蛙,後慈湖、白石山區的翡翠樹蛙,都是相當珍貴的。
從白石埤通往白石山頂的路上,有一個約一公尺平方的小型人工蓄水池,蓄水的功能似乎不怎麼樣,卻早已成為幾種青蛙的天堂。日本樹蛙在池子旁的山壁、小山溝跳跳跳著;腹斑蛙平常躲在水面下,卻喜歡露出不小的頭來觀察四周的動靜,雄蛙鼓起嘴巴下方兩個明顯的鳴囊,這種雙鳴囊所發出的「給給給」聲響,從白石埤往上走沒多久就聽得到呢!白頷樹蛙則常在池子附近的樹林裡攀爬活動。 青竹絲與白頷樹蛙的「對話」
他們都利用這口小池來繁殖下一代,腹斑蛙是直接把卵產在池子的水面上。在某天的傍晚從白石山頂下來,天色剛暗不久,看到了一隻母蛙在水池壁旁水平的水泥面上,產下白黃色的泡沫卵塊,但是池子旁早有一隻赤尾青竹絲正虎視眈眈。青竹絲利用母樹蛙剛做好泡沫卵塊,身體虛弱且無能分心的情況下,說時遲那時快,箭步上前一大口咬住青蛙的頭部,只見母蛙拼命掙扎,兩條後腿死命的踢著,彷彿在向他求饒,看到了!是後腿穿黑白網狀絲襪的白頷樹蛙。但青竹絲無視母挖的苦苦哀求,兩隻尖銳的毒牙插入母蛙的頭裡,不知在他注射毒液之後,是「痛苦死」還是「安樂死」呢?
青竹絲不太理會我的燈光,還有不斷的相機快門聲。只是不斷運用口、頸部的肌肉蠕動,毒牙過一段時間就會放開,不!是放開後馬上再往前插入,慢慢地、慢慢地將母蛙的身體吞下喉嚨。這時白頷樹蛙即使穿再多件的網狀絲襪,恐怕也無濟於事吧!吞嚥的動作非常非常地慢,隨著母蛙愈來愈慢的掙扎、到腳不再動,時間彷彿也和手中相機的閃光一樣,「啪」的一聲凍結了。這時母蛙的腦海裡是否閃過了一幕一幕的景象,最後定格在最美的回憶那張底片呢?她會不會掛心才剛辛苦生下的那些小孩呢?
回到鎮上,筆者整理了近年來四到六月在百吉國小附近,帶領「螢舞蛙鳴」夜間觀察活動的紀錄,還有楊懿如教授主持的92∼93年「桃園蛙類資源調查計畫」中,我們和幾位荒野桃園分會伙伴一起在大溪各地的調查記錄,以及百吉國小教師在當地的調查記錄,還有筆者平常的一些觀察,整理成大溪河東地區螢蛙生態導覽表(表1),並繪製大溪河東地區螢蛙導覽圖(圖1)作為大溪鎮河東地區蛙類調查、生態解說與教學的參考。 欣賞螢舞蛙鳴好去處
當中筆者統計出在大溪鎮發現的蛙類有21種,分別是盤古、黑眶、中國樹蟾、小雨、腹斑、貢德、古氏、拉都希、澤蛙、長腳、虎皮、斯文豪、日本、褐、艾氏、面天、白頷、莫氏、翡翠、台北樹蛙。
大體來說以盤古、黑眶、中國樹蟾、小雨、腹斑、貢德、古氏、拉都希、澤蛙、斯文豪、日本、艾氏、面天、白頷的蛙類數量較多;而長腳、金線、虎皮、褐、莫氏、翡翠和台北樹蛙數量較少,尤其在百吉附近發現了虎皮、日本和台北樹蛙,在白石、後慈湖等地則有翡翠樹蛙,相當珍貴。
[文/朱信維 2006-05-2:23-5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