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種子到大樹—高原國小「綠種子」社團專訪 
文教記者朱信維龍潭採訪報導 
悠遊高原綠鮮蹤  
    每個週三上午的社團活動時間一到,在高原國小校園或社區裡,總能看到幾位老師和志工帶著一群孩子,穿梭在校園的橄欖樹下、充滿茶香的鄉間小路,或是水庫附近的小粗坑步道,他們正觀察、紀錄、感受著土地上一草一木之美,而這點點滴滴的過程與結果,正一字字的書寫在網界博覽會的進度報告與專題網頁之中,也一篇篇的整理成學校校本課程及環境教育的教學設計。 
雖然只是個跌跌撞撞七個月大的小孩,但「綠種子社團」有個夢想,就像社團指導老師,也是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的朱信維所說:「能夠帶領孩子觀察、感受自然與鄉土之美,把這些美麗的紀錄或感 覺,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一直是自己當老師的最大心願。」 
說起「綠種子社」,朱老師臉上的表情,就像個小孩正興高采烈的訴說一段探險之旅般的興奮:來到高原雖然只有半年,但是這裡的自然生態非常豐富,而且有興趣相近的紹祥、勇助、茂南、彩萍等教師與志工伙伴,加上學校已有發展成熟的社團活動,以及校長、主任的支持,所以半年前我們成立了綠種子社團,大家一起探索這裡的一草一木、蟲魚鳥獸,還有人文歷史的芬芳。 
   
  
大、小孩子一路走來,從規劃參與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的「社區探索活動」計畫,訪察、繪製社區與校園綠色生活地圖;到參與第七屆網博會製作「悠遊高原綠鮮蹤」專題網頁,希望把高原之美推銷出去;接下來這學期的的社團活動更規劃了八大主題的學習活動,包括認識螢火蟲與青蛙的夜間觀察、小小解說員的培訓活動,同時也參加了教育部自然生態網的線上探索比賽……。(詳細的社團活動見本文末的課程表) 
  
  
   
  
高原之美 
高原國小是個已有九十年歷史的老校,位於石門水庫附近的湖口台地次高點,周圍視野一望無繼可遠眺六、七層山巒直達大壩尖山,而水庫附近山區擁有豐富的蛙類、鳥類、昆蟲(螢火蟲)等生態資源以及大漢溪溪流、河階台地、石門大圳、埤塘濕地等地理景觀,珍貴的台灣萍蓬草等水生植物原始棲地也在附近。 
校園周圍以農村茶園為主,隨處可見綠油油的茶園風光及作為綠肥的黃色魯冰花。而校內擁有廣大的校園空間,在超過一百種的校園植物當中,老樹種類及數量眾多,還有十多種果樹及其他攀藤、灌木與草本植物,多樣的植物環境提供了昆蟲、鳥類與兩棲類的棲息空間,因此昆蟲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處處可見,尤其在初夏季節就爬滿光臘樹的獨角仙,更是孩子們的最愛。 
   
  
  
綠種子萌芽了 
綠油油的茶園、紅澄澄的紅土、一望無際的山巒,如此豐美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這裡的的萬物子民。而深冬時節東北季風帶來的水氣與濃霧,不僅將這裡蓋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更滋潤、芬芳了每一片茶葉,一畝畝茶園的綠意,讓深埋於紅土底下的綠種子發芽了! 
從前年底高原的師生參加了網界博覽會,以「再見紅土,再塑高原」為題,以人文、產業與地理為軸,探訪本村的茶葉、磚業及陶藝創作等產業,榮 網博會地方特產特色組<佳作>,以及桃園縣學校網博會國小組的<優等>佳績。 
去年暑假綠種子社團成立後,延續探索的精神,並以自然生態為主軸,規劃了完整而有系統的探索活動,引領孩子及家長們從校園到社區動植物的觀察開始,以五官的自然體驗探索,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並從繪畫、文字、相片等多樣的紀錄方式中學習相關的科學能力。 
更希望藉著親身的探索活動,包括製作社區綠色生活地圖、繪本,生態步道及教材的建置,以及親子解說员的養成與導 覽過程中,共同來了解生態環境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進而關心、愛護生態,成為深耕生態與環境教育的綠色種子,在美麗的土地上發芽、成長而茁壯。 
  
孩子的話 
在五年級歐陽大方的筆記本裡,寫著這段令人感動的話:「我最愛到綠種子社了,他提醒我該要珍惜自己身邊的人,眼前的一草一木......。我有一座秘密大花園,阿嬤是我的鳳仙花,奶奶是我的三色堇,爸爸是我的梅花,媽媽是我的杜鵑,表姐是我的櫻花,表弟是我的情人菊,永遠散發出獨一無二的香味。每次走在謝家池塘旁的步道上時,我開始會東瞧瞧,西看看,毛毛蟲.小蝴蝶.綠繡眼,你們躲在那裡啊!這就是在綠種子社練成的好眼力喔! 
ㄟ!哪裡來的樹爺爺啊!?樹爺爺在冬天時,抖落了一身墨綠葉子織成的外套,留下了由金黃色果兒鋪成的毛衣,樹爺爺!你到底是誰呢?我問白雲,白雲哈哈大笑,我問藍天,藍天搖搖頭,我問綠色生活地圖,他熱情的告訴我:是苦楝啊!哇!原來樹爺爺,就是那鼎鼎大名的苦楝樹啊!!這就是我喜歡綠種子社的原因吧!綠種子社,就像一本厚厚的大自然圖鑑,為我解出很多很多神秘的大問號喔! 
  
    
未來的路 
這群綠種子們雖然才剛萌芽、成長,在他們身上卻好似已看到未來的遠景—綠種子將會以各式各樣的傳播方式,向校園、社區、大地傳播這份綠意。說到辛苦背後的感想,信維老師仍是感謝大家:「感謝為這個社團付出的大、小伙伴,不管是景點訪察記錄、進度報告、繪製綠色生活地圖、專題簡報與網頁……,一點一滴都有大家努力的痕跡,而這些努力也將成為我們未來旅程的回憶與基礎,讓我們 能夠快樂、充實的往前走。」 
  
   
  
附錄:綠種子社本學期社團活動內容1 
| 
 週次  | 
 日  期  | 
 時間  | 
 上課內容  | 
 備  註  |  
| 
 2  | 
 02/22  | 
 8:30~10:20  | 
 1.        相見歡、分組(3大組)     3.動植物觀察與繪本紀錄1(室內) 
2.        教育部自然生態網線上探索活動-報名  | 
 社團第1次  |  
| 
 3  | 
 03/01  | 
 8:30~10:20  | 
 1. 動植物觀察與繪本紀錄2(校園)◎1..5H 
2. 教育部自生網線上探索1-線上挑戰  | 
 社團第2次 
◎外聘講師  |  
| 
 4  | 
 03/08  | 
 8:30~10:20  | 
 1.        校園植物觀察與認識1(室內+校園)   3.如何查閱圖鑑、蒐集資料(室內) 
2.        教育部自生網線上探索2-探索活動規劃 (3/11~3/26登錄主題、內容與心得等)  | 
 社團第3次  |  
| 
 5  | 
 03/15  | 
 8:30~10:20  | 
 1.        昆蟲觀察與認識1(室內)◎1H 
2.        如何使用觀察工具—放大鏡、望遠鏡、觀察盒、數位照相與圖片整理(室內) 
3.        以上主題或參觀「桃園縣自然史教育館」、「桃縣生態保育資源中心」(位於桃市東門國小)  | 
 社團第4次  |  
| 
 5  | 
 03/19 
週日  | 
 8:00~17:00  | 
 1.        認識螢火蟲與其生態環境(室內)2.認識蛙類與其生態環境(室內)3.台北樹蛙之生態遊戲(室內)4.認識桃園的濕地與水生植物(室內)◎1H   5.水生植物戶外觀察(校外)◎1.5H  | 
 親子探索1  |  
| 
 6~9  | 
 03/16~ 
04/18  | 
   
   | 
 1.        校園動植物持續觀察與記錄練習(分組進行) 
2.        教育部自生網線上探索3-進行實際探索活動 (3/27~5/31登錄探索過程日誌)  | 
    |  
| 
 9  | 
 04/16週日  | 
 8:00~17:00  | 
 1.        認識蝴蝶及其生態環境◎1H 2.蝴蝶與蜜源植物◎1H 3.認識甲蟲(獨角仙)及其生態環境◎1H 
2.        4.自然觀察與繪本記錄分享     5.教育部自生網線上探索活動討論與分享  | 
 親子探索2  |  
| 
 10  | 
 04/19  | 
 8:30~10:20  | 
 1.        昆蟲觀察與認識2(校園) 
2.        小小生態解說員培訓1(校園)◎1H  | 
 社團第5次  |  
| 
 11  | 
 04/26  | 
 8:30~10:20  | 
 1.        校園植物觀察與認識2(室內+校園)   2.教育部自生網線上探索4-成果報告 (5/3~5/30完成網頁:探索步驟、過程紀錄、參考資料及心得等)  | 
 社團第6次  |  
| 
 12  | 
 05/3  | 
 8:30~10:20  | 
 昆蟲觀察與認識3-蝴蝶與甲蟲(室內+校園)◎2H  | 
 社團第7次  |    
                                                [文/高原國小朱信維                                                2006-02-27:08-2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