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318954人     歡迎來到縣教育局電子報系統......

使用者登入

帳號
密碼

 
4_c.gif我要註冊

 

12_c.gif最新消息

12_c.gif校園訊息道相報

 文教報導

12_c.gif校園深入報導

12_c.gif教育政策與趨勢

12_c.gif當期議題

 作家專欄

12_c.gif學習與科技專欄

12_c.gif教育新詞彙編

12_c.gif桃園采風

12_c.gif華德福教育

12_c.gif親子專欄

 讀者投稿

12_c.gif教學百寶箱

12_c.gif校園影像

12_c.gif教育隨想

 進修天地

12_c.gif進修天地

12_c.gif認識世界

 文章搜尋

 

 

11_c.gif首頁>教學百寶箱

教學百寶箱

幼兒出現問題行為∼怎麼辦?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 幼兒教育學系研究生 陳晏捷

在幼稚園的情境中,幼兒經常會出現成人眼中,不希望看見的行為,例如:打架、偷竊、說謊…等,身為幼教老師、或是幼兒的家長,班級裡出現這樣的孩子,是幸還是不幸?我們經常會有一個擔心,孩子之間如果相互模仿,怎麼辦?

在我教學的過程中也擔心著相同的問題,所幸我工作的場域,是一個良好互動的「學習型團隊」,遇到任何問題,我們總是相互扶持,共同討論、解決;經過同仁們相互討論之後,得到一個共同的結論:如果老師有適切的引導,對孩子而言是幸運的!

因為這將是一個學習面對多元社會、解決問題、適度表達內心感受的機會!

試想∼未來進入小學,小寶貝將會面臨另一小型社會,相較於幼稚園,可能有更多的挑戰;未來的成長路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狀況,而問題的難度將會越來越高、越來越複雜;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為孩子營造一個完全安全、不會產生任何問題與衝突的環境嗎?那恐怕只是讓孩子延緩面對人際互動所會產生的問題,而無法真正協助孩子!

希望孩子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各項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面對其週遭的生活環境,從中學習各種經驗;藉由教師巧妙的引導,對孩子而言,將會是很有效的學習!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我在幼稚園裡所觀察到的情形,以及我的接續處理方式,提供教師以及家長一同參考;「孩子們戶外活動時間,相互出現肢體衝突」的狀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瞭解可能的成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
班級人數中,男生、女生的比例,可能影響肢體攻擊的機率,男孩的語言發展程度比女孩來得慢,因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用肢體來表達的比率,相較男、女比例均等的班級--高出許多。

第二:
部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仍在發展中,和他人互動產生衝突時,較無法完整使用口語進行溝通,而以肢體動作來表達情緒。

第三:
有些孩子則在戶外活動時,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成人世界眼中的打鬥活動,其實仔細去聽他們的對話,便不難發現-他們都把自己想像成卡通人物的化身;模仿電視劇情,進行戰鬥或打擊壞人的活動。
進行此活動的孩子,最初是透過肢體比畫著,當成扮演遊戲玩著,到後來會演變成不了了之,各自去進行其他活動;或是造成雙方不愉快的結局;因為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較無法控制力道,導致別人覺得不舒服,甚至有認為別人攻擊,所以出現打來打去的情形發生。

而在班級中較不會出攻擊行為的學生,其他人的攻擊行為「他們都看在眼裡」,此時如果問題沒有經由成人處理、討論、引導,這些孩子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從事此類的活動,甚至有可能會認為:反正這樣處理的方式比較迅速,跟著學習其他人,運用肢體攻擊來解決問題,所以,成人對於「旁觀者」的教育也是相當需要重視的。

我的觀念裡認為:任何經由模擬的課程,都不比真實情境、自然發生的「活教材」來的貼近孩子的生活,因此,我更加珍惜小寶貝們,在自己的生活周遭擁有這樣的學習機會。
在這樣的情境中,無論是出現肢體攻擊的人,或是旁觀的小朋友,同樣都有學習的空間,我進一步的列出改善具體的這些行為的目標:

一、使「扮演性質」的肢體攻擊轉變為「安全遊玩」。

二、引導幼兒用使他人舒服的方式進行溝通、表達『我…訊息』(例如:我很不舒服,因為剛才……,請你不要這樣對我。)

三、「旁觀者的教育」,引導語言表達能力較佳的孩子,協助發展較弱者進行人際衝突的溝通。

依據上述改善的目標,擬定短期、中期的教學計畫,馬上可以執行的是「提醒、勸說」的方式,協助孩子處理問題,緊接著訂定一個特定的時段,設計相關的主題課程,讓孩子可以透過長時間的沈浸於相關的議題中,充分的思考、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親師互動的部分,教師也可以請家長提供孩子適當的協助,在家中如果孩子有提到:「今天○○○打我」,請家長引導小寶貝繼續針對這樣的議題,進行討論;或許家長能共同發現孩子其他方面的狀況;並邀請主動與老師聯繫,以利教師能夠針對孩子的狀況做更深入的輔導。

在此要提醒家長,不要告訴孩子:『他打你,你就不要靠近他,不要跟他玩』他們的年紀尚小,經由我們適時引導安全的注意事項後,不致於出現太大的傷害,我們無須太過擔心,多讓孩子有機會面對人際衝突,使孩子有機會在嘗試錯誤中成長、學習。

此外,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問題的勇氣,以及成就感,當家長在和老師相關問題時,小寶貝盡量不要在場,使孩子認為「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處理問題的」,不必事事依賴家長去告訴老師。

最後要和大家共同勉勵一番,親愛的老師、家長,如果我們相信「每一個苦難都是祝福的化身」,那麼,當我們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時,處理的態度就需要格外小心,若家長擔心孩子受到影響,而希望轉班或換學校,為孩子尋找一個完全安全、無虞的環境,這樣的處理方式與態度,無疑是一個身教的示範,再者,我們把孩子的祝福接走了,孩子無法從這樣的境遇有所學習,那是相當可惜的。

老師、家長的態度,會潛在的影響孩子,幸與不幸,取決於成人面對的態度,這樣的環境,再加成人適時的引導,對於幼兒而言,將是另一個成長、提升社會能力的學習機會。

[文/陳晏捷 2006-01-11:17-22-47]

12_c.gif回上一頁

 

12_c.gif回首頁

12_c.gif我要註冊

12_c.gif我要訂閱

12_c.gif我要投稿

12_c.gif讀者投稿須知

12_c.gif前期電子報

 

 

系統設計/桃園國小資訊組  2005-08-01 版權所有/桃園縣政府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