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記者黃琪崴新屋鄉採訪報導
環境教育對孩子相當重要,校園不只是供給師生的需求,更要提供學習的機會,實踐教學內容的場所。在新屋鄉偏遠地區有一所小學,營造優質的環境,將藝術人文與校園空間相結合,並結合地方產業,社會資源、未來發展趨勢及學校現有條件,發展具農村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兼顧博雅教育的全人理想,充份運用鄉土寶貴文化資源來打照藝術校園,孕育人文種子,更與「國際美林集團」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讓地處偏遠的啟文國小擁有一座現代化的圖書室,豐富學生多元學習。
引注「藝術與人文」活水
走進新屋鄉啟文國小,一排排的「拼貼瓷磚」圖畫,豐富校園建築特色,讓人眼睛一亮。拼貼的主題,以【文才武藝】做為題材,由徐美珍老師指導學生及家長共同創作完成。順著壁畫砌起的小花台,內面種植矮绒草皮,可欣賞,可休憩,美觀實用兩兼得。校園內規劃一系列農村景色主題畫,經由民俗藝術工作者林新來先生的協助與指導,將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四部曲深刻繪製在四季主題牆面上,並由小朋友參與繪製,每一幅都出自小朋友的匠心,相當生動。孩子一方面從繪畫中享受塗鴉的樂趣,另一方面也體驗過去農村四季生活的甘與苦。
學校的巧思也表現在樓梯間和個個角落,其中最令我感到驚豔與創意的是【Are you looking for me?】圖文壁畫,這是一個結合繪本與英語教學所設計的【感恩惜福】學習角,壁間的掛勾是吊掛學生遺失的物品,採開放式設計,期許建立孩子愛物惜物觀念,並教導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物品、愛惜自己物品的習慣,從而學會照顧自己的物品及培養做事負責任的態度。
「啟文國小藝文長廊」規劃,讓每一個角落都是學習的環境。學校並推動「小小解說員」課程計畫,落實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透過藝文長廊的主題解說,培養學生具備表達、溝通、團隊合作、主動探索等帶著走的十大基本能力。除了鼓勵孩子主動學習外,進一步提供學生發表的空間。利用廢棄的桌椅搭配幾片碎布羅織而成一間展演室,風化木板做匾,學生陶藝作品為襯,呈現十足鄉土與拙樸的空間美。展演室除了不定期提供師、生、社區人士發表學習成果,並結合領域課程,讓孩子從做中學,學習發表、藝術佈置、人際溝通、自我表達、創意分享…等,將學習與展演融入生活中,讓孩子學出自信與快樂。此外,更邀請藝術工作者進入校園擔任義工,參與藝術校園營造工作。
傳統的鐘聲在啟文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優美的音樂,結合資訊設備設定自動播放,晨間音樂與廣播多元播放,讓啟文學生在校期間透過音樂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優質的氣質。
以「藝術與人文」為特色的啟文國小,將藝術人文與校園空間相結合,涵養美的情操,塑造一個具生活意義的學習環境,校園裡處處有藝術,處處見教育者用心。
教育合夥人-與「國際美林集團」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地處偏遠的啟文國小擁有一座現代化的圖書室,這一切都要歸功美商美林集團企業回饋,捐助經費資助整建而成。具後現代的設計理念又兼顧書坊專櫃的開放式構想,挑起孩子們的閱讀慾望,內部多向度空間設計和桌椅亮麗色彩的分隔,相當突破傳統圖書室的設計,配上無線上網的學習平台,現代化的視聽教學器材、音響設施,讓這座多功能圖書室成為師生們的最愛。啟文國小校長詹益銘說:「這座圖書室是全校使用頻率最高的地方,美林圖書室是全體師生的心靈加油站,更是啟發學生創意思考的火車頭。」
除了硬體設備資助外,美林集團買下美國一套理財教育版權,共有三個階段,針對國小、國中與高中學生。國小學生學的就是最基本的理財觀念,例如:什麼是風險?什麼是機會成本?希望理財觀念向下紮根,讓孩童了解金錢只是工具,當完全熟悉身邊所有財務數字代表的意義後,才不會變成金錢的奴隸。日前11月下旬剛在啟文國小進行完第一階段的財經課程,共計十二堂,由美林的義工與啟文國小老師共同教授。內容都是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告訴學生媽媽固定給10塊錢,若選擇買糖果或是儲蓄,分別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報酬,這就是投資者所謂的機會成本。此外,美林義工經常參與學校環保、藝文彩繪、親職講座…等活動。良善夥伴關係讓學校經營如虎添翼。
鄉土傳承 延續技藝
鄉土教育更是啟文的另一項重點,校園中處處可見傳統文物陳列,四季庭、石雕臥牛、陳年古董櫃、酒甕等,典藏傳統記憶。學校也積極和社區資源結合,去年神農獎得主的范姜久雄先生就是該校得力的鄉土支援教師,范姜老師是在地耆老,屢獲新屋鄉語文競賽社會組第一名,不但深獲學生喜愛,也是學校老師最好的諮詢對象,課餘時間更教導師生下棋,舉凡象棋、孔明棋、月光棋(月光棋也就是古代士兵的鬥智活動)樣樣都難不了他。不但校園的涼亭木桌、石桌都劃上棋盤,就連展演室都擺滿了各式貝殼、羊奶玻璃瓶、啤酒瓶蓋或彈珠製成的象棋、棋盤,處處瀰漫著棋味。啟文國小校長詹益銘指出,推動棋藝教育可以訓練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及加強邏輯概念,是一項很好的活動。
學校是教育機構,教育機構所提供的各項校內外學習內容與活動,都要具有教育意義。「小而巧、小而美」的啟文國小,秉持著凡是以學生為出發點,考量學生真正的需求,配合現代化的設施,鄉土傳統的延續,打造一個充滿藝術校園的學習環境,學校和社區、企業保持良善互動,師生就像一家人,願意學習,歡喜學習,時時散發出教學光與熱。
[文/黃琪崴 2005-12-26:11-0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