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以往最熱門的出國或是環島旅遊,在高油價時代衝擊之下,家長和孩子們們可以有省錢,卻更健康、更生活化的「體驗學習」嗎?其實在我們家鄉附近地區,就有許多兼具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的「古道」,有些古道甚至都已成為現在最熱門的「自行車步道」。只要先做好功課、體力及裝備的準備,來一趟以「古道」為主題的生態旅遊,提供「身、心、靈」共同成長的最佳體驗。
筆者前文曾介紹過桃園地區的特色--山地、丘陵與台地,地形起伏多變,古道以東南半部的山地和高台地(湖口、林口台地)較多。最早的古道是原住民為了狩獵、遷移等,「一步一腳印」所踩踏出來的山路;隨後的漢族移民在開墾過程中,也留下了不少有關經濟用途的古道;而清朝政府為了「開山撫番」,日本政府為了統治原住民,更積極開闢了復興山區,跨越加里山脈、雪山山脈的「越嶺」古道。
復興鄉的越嶺古道
一、角板山三星越嶺古道
從一九一二年開始,日本軍警對大漢溪上游的泰雅族人展開武力鎮壓,所修築的警備道路,從角板山經巴崚到宜蘭縣三星鄉,全長約七十九公里,也就是北橫的前身,為貫穿雪山山脈的重要路線。
古道寬有六尺,蜿蜒曲折,沿著大漢溪西岸開挖,在縣內沿途設置了十一處駐在所(派出所),還有著名的三大鐵線橋,由西而東分別是:拉號橋、巴壟橋和塔曼溪橋,也就是現在北橫公路上的復興橋、巴崚橋和大漢橋的前身,在巴崚橋附近還可看到日本大正三年所立的鐵線橋紀念柱。
二、巴福越嶺古道
連接大漢溪和新店溪流域,原來是泰雅族人的婚姻道路,後來成為日本的警備道路。南從上巴崚部落,穿越神木區、翻越拉拉山和塔曼山的鞍部後,再往北下到烏來鄉福山部落,全長約二十七公里。古道橫過北插天山,沿途可以欣賞檜木森林的自然生態,方舟造型的卡拉教會,以及日本時代的「駐在所」(派出所)遺跡等。
三、武道能敢古道
這裡也是日本的警備道路,通往設有一等三角點的李崠山,從三光經尖石鄉的馬美部落,到宇老鞍部,全長約十六公里。沿途可以欣賞玉峰溪的大曲流、爺亨梯田,以及秋、冬變葉的楓紅景觀,還可探訪著名的李崠山古堡和古戰場等。
大溪的古道
一、河西地區:御成、齋明寺古道
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是龍潭和大溪之間貨物運輸的捷徑,早年叫做「絲路」或「九號崎」,日據時期因為日本皇太子來訪大溪,整修成石板路而改稱「御成路」。從中正理工學院往下到栗子園加油站附近,全長約一公里,附近還有「齋明寺古道」。
沿途有台灣原生杜鵑、栗蕨等豐富的自然生態,以及古道紀念碑、桃園大圳隧道、供養塔等人文景觀,還可欣賞大溪河階台地地形。
二、河東地區
打鐵寮古道(後慈湖)
清朝時期大溪通往內山地區的主要道路有兩條,都是運送山區樟腦、木材、茶葉等重要貨物的道路:一條是白石山(打鐵寮)古道,通往三民和三峽鎮的五寮等地,沿途的景觀豐富,如樟木林等原生樹種、草嶺火山、前慈湖、白石埤、東興橋、阿姆伯的店,尤其現在最熱門的「後慈湖」--兩蔣神秘地道、礦坑遺跡與龍脈傳說等都屬於這個區域。筆者於內柵國小服務時,曾有一次在中秋節晚上,帶領學生從古道上白石山,欣賞月色並作夜間生態觀察,大夥躺在山頂大石壁上,體驗沁涼的秋風,欣賞皎潔的月光,還有月亮上那隻「兔子」,情景至今難忘。限於篇幅,以後再專文介紹後慈湖與打鐵寮古道。
大艽芎古道
大艽芎古道,可以通往百吉、阿姆坪以及復興鄉山區(石門水庫集水區附近)。古道從西北邊的頭寮竹篙厝,爬上頭寮山和溪洲山之間的鞍部,往東南下到湳仔溝尾的懷德橋,可接上八結境內的二層坪古道。這是古時候開發內山的要道,在光緒十七年阿姆坪南雅宮被焚燬的事變中,墾民的撤退路線就是走大艽芎、竹篙厝到內柵;甚至在日人據台的第三年(1897),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就是從這古道進入角板山山區,從事泰雅族生活的踏查呢!。
沿途可以欣賞頭寮大埤、梅鶴山莊,以及豐富的自然生態,包括多種的蕨類和不同季節的山林顏色變化。在鞍部附近的「菩提嶺觀景台」,夜晚可以觀星,白天則能欣賞水庫集水區的湖畔美景,以及從湖口台地、桃園台地、林口台地到八里、觀音山和部份台北盆地的風光盡收眼底,更可遙想幾十萬年前大漢溪的前世--古石門溪,如何歷經了滄海桑田,從古石門沖積扇孕育出湖口台地,到地殼變動導致河道不斷北移而創造了桃園台地,最後因台北盆地的陷落,在三萬年前的「河川襲奪」中,命運的繩索把古大漢溪和古新店溪連接了起來,竟然在幾萬年後造就了大溪幾十年的繁榮。
三、百吉(八結)古道
以「螢舞蛙鳴」等生態課程聞名的百吉國小附近區域,由於地屬大溪往山區的入口,又有大漢溪之便,早就成為大嵙崁入山的要道。八結的聯外古道有三條,一是大艽宮古道湳仔溝尾段,二是湳仔崎古道,三是石龜坑古道;至於八結境內的主要古道也有三條:分別是大溪坪古道、二層坪古道和湳仔溝杉仔崎古道。這些古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步道系統,是近幾年相當活絡的登山步道喔!
龍潭的古道
早年鄰近龍潭的客家山區,如楊梅、新埔、關西、竹東等地所產的樟腦、茶葉等,多先從古道運到三坑渡口,再由水路轉運到大溪河港。
目前保留下來的古道約有三條,都以三坑子為終點,分別是從關西牛瀾河經過清水坑,從銅鑼圈經過三角林,以及從大溪栗子園經過水尾的古道。附近有三坑子老街、大平紅橋、青錢第、大坪聚落、藥用植物園、石門山、小人國等旅遊景點。
其他地區的古道
大溪還有蟠龍崎、尾寮崎、小角仔、月眉古道和碼頭石板古道,龍潭有粗坑、雞籠坑古道等。其他在林口和湖口台地邊緣,也有一些古道,如龜山的坑底、龜崙嶺,蘆竹的草仔崎、羊稠坑和楊梅的老坑溪等地。
最佳生態旅遊之選
古道,不僅是祖先所留下的智慧遺產,還見證了各族群歷史、文化的軌跡。在酷熱夏日裡,親子、朋友們一起暢遊古道,不管是步行或是騎自行車,都有消暑、健身的功能。建議您放慢腳步,細心觀察古道附近的自然生態,各式各樣的昆蟲行為、蟬聲鳥叫,甚至夜間的螢舞蛙鳴、閃爍星空的牛郎織女,誰說暑假只能出國呢?
[文/朱信維 2008-07-12:15-42-25]
|